去年病发到今春,春夏炎蒸病又新。
窗下检方无验者,眼前知己有何人。
通宵药鼎常存火,五月绵衣未去身。
不是平生甘寂寞,可堪衰疾更长贫。
去年病发到今春,春夏炎蒸病又新。
窗下检方无验者,眼前知己有何人。
通宵药鼎常存火,五月绵衣未去身。
不是平生甘寂寞,可堪衰疾更长贫。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时勉在病中所作,名为《病中偶成》。诗中描绘了诗人长期患病的痛苦与无奈。
首联“去年病发到今春,春夏炎蒸病又新”点明了诗人从去年发病以来,直至今年春天,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在炎夏季节又加重了。这句通过时间的跨度和季节的变化,形象地展现了病痛的持续和加剧。
颔联“窗下检方无验者,眼前知己有何人”表达了诗人面对疾病时的无助与孤独。他翻阅医书寻求治疗方法,但似乎都未能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同时,他也感叹身边缺少能够理解和支持他的知心朋友。这两句深刻揭示了病痛对身心的双重打击,以及在困境中寻求帮助却难以如愿的现实。
颈联“通宵药鼎常存火,五月绵衣未去身”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病魔抗争的生活状态。即使在夜晚,他也要守着药鼎,确保药物的煎煮;即便是在炎热的五月,他仍穿着厚厚的棉衣以抵御体内的寒气。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为了治疗疾病而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
尾联“不是平生甘寂寞,可堪衰疾更长贫”表达了诗人并非天生喜欢孤独,而是因为疾病和贫困的双重压迫,使得他不得不承受这份孤独。这句话既是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也是对社会不公的一种隐晦批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疾病时的坚韧与无奈,以及对生活困境的深刻反思。它不仅是一首个人的抒情之作,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通人在疾病面前的普遍遭遇和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