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后降嘉命,恩纪被微身。
明发眷桑梓,永叹怀密亲。
流念辞南澨,衔怨别西津。
驱马遵淮泗,旦夕见梁陈。
服义追上列,矫迹厕宫臣。
朱黻咸髦士,长缨皆俊民。
契阔承华内,绸缪逾岁年。
日暮聊总驾,逍遥观洛川。
殂殁多拱木,宿草凌寒烟。
游子易感慨,踯躅还自怜。
愿言寄三鸟,离思非徒然。
储后降嘉命,恩纪被微身。
明发眷桑梓,永叹怀密亲。
流念辞南澨,衔怨别西津。
驱马遵淮泗,旦夕见梁陈。
服义追上列,矫迹厕宫臣。
朱黻咸髦士,长缨皆俊民。
契阔承华内,绸缪逾岁年。
日暮聊总驾,逍遥观洛川。
殂殁多拱木,宿草凌寒烟。
游子易感慨,踯躅还自怜。
愿言寄三鸟,离思非徒然。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怀念之情的古体诗。诗人以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位远行的人在外漂泊、思念家乡与亲人的复杂情感。整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分析:
首先,“储后降嘉命,恩纪被微身”表达了对上天或君王的敬畏之心,以及对赐予恩泽的感激。这是古代文人常有的写作方式,通过颂扬君主以表达个人的道德观念。
接着,“明发眷桑梓,永叹怀密亲”则直接流露出诗人对故土和家人的深切思念。这里的“桑梓”指的是家乡,而“密亲”则是那些心灵相通的亲人或朋友。这两句传达了诗人强烈的归属感。
下文“流念辞南澨,衔怨别西津”则描绘了一种离别之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里,“流念”是指心中不断涌现的思念,而“辞南澨、别西津”则形象地表达了远行者的孤独与无奈。
紧接着的是“驱马遵淮泗,旦夕见梁陈”,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离愁和旅途中的孤寂感。这里,“淮泗”是地名,而“梁陈”则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城邑或历史遗迹。
再往下,“服义追上列,矫迹厕宫臣”,诗人似乎在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来寻找精神上的慰藉。这里的“上列”和“宫臣”都是对过去忠诚官员的称呼,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品德的向往。
随后,“朱黻咸髦士,长缨皆俊民”,则是对一群有才能之士的赞美。他们或许是在朝廷中,或许是与诗人志同道合的人。在这里,他们被描绘为有才华、有抱负的一类人。
“契阔承华内,绸缪逾岁年”则表达了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这里,“契阔”指的是深厚的情谊,而“承华内”、“绸缪逾岁年”则强调了这些关系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历久弥新。
最后,“日暮聊总驾,逍遥观洛川”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情形。通过欣赏自然美景,他试图缓解内心的孤独与忧伤。“殂殁多拱木,宿草凌寒烟”则是对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增添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感。
“游子易感慨,踯躅还自怜”直接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游子所体验到的感伤和自我哀怜。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的作品中极为常见,是一种对个人命运的感叹。
最终,“愿言寄三鸟,离思非徒然”则是诗人通过自然界的象征——“三鸟”,来传达自己的离别之思,并强调这些情感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有着深刻的意义和寄托。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个人在外漂泊时的心路历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妙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情感共鸣。
远浦归舟鸟外还,棹歌迢递过前滩。
丹枫树里帆初落,多少青山夕照间。
君王万人敌,贱妾万人怜。
昔有丝萝托,愿言金石坚。
云胡竟失势,恩情不终全。
骓马骄不逝,楚歌声四喧。
君心为妾苦,妾身为君捐。
嗟君气如虹,创业未八埏。
恨妾命如叶,事主无百年。
游魂遂惊尘,怨血溅流泉。
妾死亦已矣,君行当勉旃。
江东地虽小,星火亦可燃。
愿身化孤燕,随渡乌江船。
西山收雨紫嵯峨,爽气如秋右掖多。
省树静移云影度,官帘徐转日华过。
粉闱寓宿青绫被,黄阁朝随白玉珂。
团静鸡竿稀布命,边清虎革渐包戈。
盛时三语俱材掾,休日相从足雅歌。
红药紫薇春信近,更吹新律作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