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牡丹不论叶,西家桑柘不论花。
花前把酒酹红玉,一滴谁沾桑叶绿。
隔墙羯鼓春逄逄,人散酒阑花亦空。
采桑养蚕百筐满,子子孙孙衣著暖。
明年赁地过东墙,拔却牡丹多种桑。
东家牡丹不论叶,西家桑柘不论花。
花前把酒酹红玉,一滴谁沾桑叶绿。
隔墙羯鼓春逄逄,人散酒阑花亦空。
采桑养蚕百筐满,子子孙孙衣著暖。
明年赁地过东墙,拔却牡丹多种桑。
这首明代沈周的《题牡丹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场景。诗人以对比的手法,赞美了东家对牡丹的热爱,牡丹虽美,但并未被过分关注其叶子;而西家则专注于桑柘的种植,桑花虽朴素,却是衣着之源。诗人借酒祭花,感叹即使一滴酒也无法沾染到桑叶的绿色,暗示了生活的实际与朴素。
“隔墙羯鼓春逄逄”描绘了远处传来的鼓声,与眼前凋零的花朵形成对比,暗示了时光流转,热闹过后皆为空寂。然而,采桑养蚕的忙碌和成果——“百筐满”,则展现出生活的充实和希望,子孙后代将因此受益,衣着得以保暖。
最后一句“明年赁地过东墙,拔却牡丹多种桑”,诗人决定改变种植策略,表达了对实用价值的重新认识,以及对传统农耕生活的尊重。整首诗寓言深刻,既有对繁华与朴素的哲理思考,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