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下长淮百尺深,亭前双树老侵寻。
暮云秋雁且南北,断垄荒园无古今。
露草欲随霜草尽,归樯时度去樯阴。
秋风未满鲈鱼兴,更有江湖万里心。
亭下长淮百尺深,亭前双树老侵寻。
暮云秋雁且南北,断垄荒园无古今。
露草欲随霜草尽,归樯时度去樯阴。
秋风未满鲈鱼兴,更有江湖万里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淮河畔亭子周围的秋日景象,充满了深沉与宁静之美。诗人吕本中以细腻的笔触,将亭下百尺深的淮水、亭前老树的岁月痕迹、暮云中的秋雁、断垄荒园的沧桑感、露草与霜草的交替、归航船只的影子以及未满的鲈鱼之兴与心中的万里江湖之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富有层次感的画面。
首句“亭下长淮百尺深”,直接点明了地点和环境,淮水的深邃给人以深远之感。接着,“亭前双树老侵寻”描绘了亭前树木的老态,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随后,“暮云秋雁且南北”通过暮云和南飞的秋雁,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与自然界的动态美。而“断垄荒园无古今”则通过描述断落的田埂和荒废的园地,表达了对时间和变迁的感慨。
“露草欲随霜草尽”一句,将露水草与即将凋零的霜草并置,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季节变换,也隐含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最后,“归樯时度去樯阴”描绘了船只在水面行进的情景,其影子随着船只移动,形成了一种动态与静态的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观察和对生命、时间、空间的哲思,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宇宙人生的独特感悟。
潇洒星郎,吹绿鬓、胜游霞举。
秋又半,月磨云翳,籁传风语。
太一青藜光对射,中流荡漾莲舟舞。
戏人间、今夜水精宫,前无古。
吾家是,蓬山侣。
歌舞袖,苹花渚。
拟问津斜汉,乘槎南浦。
谒帝通明今得便,素娥拍手心先许。
笑画阑、三十六宫秋,花如土。
冰蟾驾月,荡寒光、不见层波层碧。
几岁中秋争得似,云卷秋声寂寂。
多谢星郎,来陪贤令,快赏鳌峰极。
广寒宫近,素娥不靳余力。
夜久露落琼浆,神京归路,有云翘前迹。
当日仙人曾驭气,只学神交龟息。
今夜清尊,一齐分付,稳是乘槎客。
天津重到,霓裳何似闻笛。
记青蛇感异,后日扶颠,太平人瑞。
壮岁弹冠,有经邦高志。
晚上文墀,载严霜简,便云能交际。
紫极旋枢,金蝉映衮,乾坤开霁。
底事当时,饮江胡马,一望云旗,倒戈投贽。
此片丹心,几风声鹤唳。
烟息尘收,水明山丽,只五湖相记。
今夜华灯,火城信息,千年荣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