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寇未殄灭,乱象侵边疆。
天子命上宰,作蕃于汉阳。
开国建元士,玉帛聘贤良。
予非荆山璞,谬登和氏场。
羊质服虎文,燕翼假凤翔。
既惧非所任,怨彼南路长。
千里既悠邈,路次限关梁。
仆夫罢远涉,车马困山冈。
深谷下无底,高岩暨穹苍。
丰草停滋润,雾露沾衣裳。
玄林结阴气,不风自寒凉。
顾瞻情感切,恻怆心哀伤。
士生则悬弧,有事在四方。
安得恒逍遥,端坐守闺房。
引义割外情,内感实难忘。
吴寇未殄灭,乱象侵边疆。
天子命上宰,作蕃于汉阳。
开国建元士,玉帛聘贤良。
予非荆山璞,谬登和氏场。
羊质服虎文,燕翼假凤翔。
既惧非所任,怨彼南路长。
千里既悠邈,路次限关梁。
仆夫罢远涉,车马困山冈。
深谷下无底,高岩暨穹苍。
丰草停滋润,雾露沾衣裳。
玄林结阴气,不风自寒凉。
顾瞻情感切,恻怆心哀伤。
士生则悬弧,有事在四方。
安得恒逍遥,端坐守闺房。
引义割外情,内感实难忘。
这首诗名为《杂诗》,由魏晋时期的诗人棘据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国家动荡不安,边疆受侵的局势,以及被天子委以重任,前往汉阳建立新国时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的开头便点明了国家的危难,“吴寇未殄灭,乱象侵边疆”,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接着,诗人提到天子派遣他作为“上宰”前往汉阳,建立新的国家,并聘用了贤良之士,这既是对使命的肯定,也隐含着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予非荆山璞,谬登和氏场”。
接下来的几句,“羊质服虎文,燕翼假凤翔”,运用比喻,将自己比作外表华丽但本质平庸的羊,以及借力飞翔的燕与凤,表达了自己虽被重用,但内心对是否胜任的担忧。诗人担心自己无法完成任务,因此抱怨道路漫长,“既惧非所任,怨彼南路长”。
随后,诗人描绘了前往汉阳途中的艰难险阻,“千里既悠邈,路次限关梁。仆夫罢远涉,车马困山冈”。深谷无底,高山连天,丰草湿润,雾露沾衣,玄林阴冷,自然环境的恶劣进一步加重了诗人的心理压力。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顾瞻情感切,恻怆心哀伤。士生则悬弧,有事在四方。安得恒逍遥,端坐守闺房。引义割外情,内感实难忘。”他感叹士人生活充满离家奔波,希望能在家中安逸度日,内心的情感难以割舍,即使引退,也无法忘怀国家的使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面对国家重任时的矛盾心情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普遍心态。
仙居仙人游仙都,帝遣滕六为先驱。
天花撩乱缤纷舞,秉圭植璧仙灵趋。
削瓜青玉一万仞,拔地挺挺撑元虚。
人言黄帝此轻举,上有莲花开碧湖。
我疑此是广成子,守道特立万万古。
我来有问辄不应,窈窈冥冥谁与语。
丹邱赤城我所栖,任意逍遥了无伍。
老君牧龙种芝田,草莽向人萦网罟。
人间逼窄知奈何,桑田沧海无回波。
吞腥啄腐竞晷刻,角牙触齧伤天和。
从旁掀髯每大笑,仙都峰头更观妙。
甚欲点铁成黄金,却恐黄金误后人。
栏干纳清晓,拄杖追黄鹄。
燕公不相待,使我立于独。
雾收天落川,日动春浮木。
举手谢时人,微风吹野服。
兴公赋天台,千字一何少。
岘山逢巧匠,笼络六诗了。
馀情到娘子,心动云缥缈。
彷佛山阿人,薜荔一身绕。
殷勤供泚笔,路转得龙沼。
应龙喜公来,嘘气纷雾杳。
忽然张盖起,知不受人扰。
诗成中有画,幽情杂荒窈。
从公虽一快,顾有和诗挠。
是事姑置之,归路迷日表。
安得永兹乐,彭铿尚为夭。
但愁归城中,念山令人老。
洪河岂不壮,馀润弥九里。
海内所咏歌,在德不在水。
德人经行地,可敬及蒲苇。
况有水如此,浪去剧雪委。
念昔涉涛江,怒鼍如山峙。
天风怖杀人,舟定舷有泚。
惕然三夜梦,沙砾下飞矢。
至今逢沟壑,敢照不敢洗。
忽诵涉汝诗,五字拟苏李。
快言击汰事,想见鱼掉尾。
十年疑此乐,始误斗柄指。
便当策我足,岁月忽转徙。
未办志和舟,且洗子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