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公赋天台,千字一何少。
岘山逢巧匠,笼络六诗了。
馀情到娘子,心动云缥缈。
彷佛山阿人,薜荔一身绕。
殷勤供泚笔,路转得龙沼。
应龙喜公来,嘘气纷雾杳。
忽然张盖起,知不受人扰。
诗成中有画,幽情杂荒窈。
从公虽一快,顾有和诗挠。
是事姑置之,归路迷日表。
安得永兹乐,彭铿尚为夭。
但愁归城中,念山令人老。
兴公赋天台,千字一何少。
岘山逢巧匠,笼络六诗了。
馀情到娘子,心动云缥缈。
彷佛山阿人,薜荔一身绕。
殷勤供泚笔,路转得龙沼。
应龙喜公来,嘘气纷雾杳。
忽然张盖起,知不受人扰。
诗成中有画,幽情杂荒窈。
从公虽一快,顾有和诗挠。
是事姑置之,归路迷日表。
安得永兹乐,彭铿尚为夭。
但愁归城中,念山令人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再赋(其二)》,通过对兴公赋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赞赏和对自然景色的向往。首句“千字一何少”表达了兴公作品虽字数不多,却意蕴深厚。接下来的“岘山逢巧匠,笼络六诗了”赞美了兴公的才华,能以寥寥几笔概括丰富的内容。
诗人将兴公的诗意延伸到“余情到娘子,心动云缥缈”,形象地比喻其文字如仙女般轻盈。随后,诗人想象自己仿佛山中隐士,被诗意所包围,“薜荔一身绕”,寓言自己沉醉于诗的世界。
“殷勤供泚笔,路转得龙沼”进一步描绘了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涌现,如同龙沼涌泉。兴公的到来让应龙也为之欢悦,他的诗作如雾气弥漫,令人神往。诗人感叹“诗成中有画,幽情杂荒窈”,认为兴公的诗富有画面感和深邃情感。
然而,尽管欣赏兴公的诗作是一大快事,诗人也意识到还有和诗相争的烦恼,“顾有和诗挠”。他暂且放下这些,迷失在归途的美景中,希望能长久享受这种乐趣。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山居生活的留恋,担心回归城市会失去这份宁静,感叹岁月匆匆,人生短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兴公的诗才和山水间的创作氛围,展现了诗人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玉堂向夕如无人,丝竹俨然宫商死。
细人何言入君耳,尘生金樽酒如水。
君今不念岁蹉跎,雁天明明凉露多。
华灯清凝久照夜,綵僮窈窕虚垂萝。
入宫见妒君不察,暮入此地生风波。
此时不乐早休息,女颜易老君如何。
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
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