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这首元代无名氏创作的《台温处树旗谣》以民间疾苦与官府苛政为主题,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百姓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无奈。
“天高皇帝远”,形象地描绘了偏远地区与中央政府之间的距离遥远,暗示了地方官员权力过大而中央监管不足的现实。“民少相公多”则揭示了地方官吏众多,而真正关心民生的官员却寥寥无几,反映了官僚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以及腐败现象严重的问题。
“一日三遍打”,生动地展现了地方官府对百姓的频繁征税、勒索,甚至可能包括体罚等暴力手段,体现了官府对民众的压迫之重。“不反待如何?”则是百姓面对如此压迫时的无奈之语,表达了他们对反抗现状的无力感和对未来命运的迷茫。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民间歌谣的形式,深刻反映了元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和对统治者不满的情绪,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白马披丝练一团,今朝被绊欲行难。
雪中放去唯留迹,月下牵来只见鞍。
向北长鸣天外远,临风斜坠耳边寒。
自知毛骨还应异,更请王良子细看。
寓居湘岸四无邻,世网难婴每自珍。
莳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
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闲绿筠。
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
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直为经过行处乐,不知虚度两京春。
去年馀闰今春早,曙色和风著花草。
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
自从关路入秦川,争道何人不戏鞭。
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鞦韆。
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
远看骊岫入云霄,预想汤池起烟雾。
烟雾氛氲水殿开,暂拂香轮归去来。
今岁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