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向尘笼透此身,来寻击竹悟心人。
眠云未暖出山去,溪月松风可负君。
已向尘笼透此身,来寻击竹悟心人。
眠云未暖出山去,溪月松风可负君。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智者与另一位寻求心灵觉醒的秀才之间的深厚友谊。诗中通过“已向尘笼透此身”这一句,形象地表达了智者已经看透世俗,内心宁静的状态。接着,“来寻击竹悟心人”则点明了这位秀才前来寻找的正是能够帮助他领悟内心真谛的智者。这种相遇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眠云未暖出山去”一句,生动地展现了秀才在山中静心修行,待时机成熟便要离开,前往更广阔的天地探索自我的旅程。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成长的象征。
最后一句“溪月松风可负君”,则表达了智者对秀才的深情厚谊,即使秀才离去,他们之间的情感如同溪流中的月光、松林间的清风,永远不会被遗忘。这句话不仅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也蕴含着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无限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美学追求,同时也传递了关于自我发现、友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哲思。
平生爱友朋,况子总角契。
行止虽殊涂,趋舍要一致。
五年沪上语,人事恍隔世。
湖山枉嘉招,握手转欲涕。
涉旬餐胜足,别绪起酒次。
投诗徵赠言,吾意子故会。
圣湖自明瑟,宁以晴雨异。
颇嫌游者众,林墅或为累。
南山虚且深,松篁閟静翠。
九溪十八涧,佳处岂在寺?
意行试龙井,茗淡滋可味。
文字外有禅,兹游子幸识。
老守不居郡,秋晏仍南征。
欲乘观日兴,登高望神京。
三山培塿耳,爱此石鼓晴。
霜寒月挂树,相挈波峥嵘。
候久目力疲,青红稍前迎。
欻作金一道,碧际腾铜钲。
惜哉片黑在,不恣朱华明。
君言昔跻岱,天宇廓以清。
我屡蹑此眺,风霾或迷程。
少俟安可知,沧尘亦已平。
未辞衣露重,幸养腰脚轻。
侧身更北向,薆然万山横。
我羁辽东逾十年,梦远梅花空缱绻。
去年始作鹤南飞,一树墨巢院中见。
我时扶病苦瑟缩,绰约只许隔窗看。
皂帽梅花树下僧,主人佳句众所赞。
今年花下坐晴日,小萼破红才及半。
恰与东坡作生日,久别故人欣觌面。
当年健者今白须,念乱何言馀慨叹。
胜赏何似松风亭,君督作诗纪嘉宴。
黄徐岭海沦战尘,苍狗白衣纷变幻。
且看竹外一枝斜,莫待江头春欲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