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留别豫生》
《留别豫生》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古风

平生爱友朋,况子总角契。

行止虽殊涂,趋舍要一致。

五年沪上语,人事恍隔世。

湖山枉嘉招,握手转欲涕。

涉旬餐胜足,别绪起酒次。

投诗徵赠言,吾意子故会。

圣湖自明瑟,宁以晴雨异。

颇嫌游者众,林墅或为累。

南山虚且深,松篁閟静翠。

九溪十八涧,佳处岂在寺?

意行试龙井,茗淡滋可味。

文字外有禅,兹游子幸识。

(0)
鉴赏

这首诗是陈宝琛在与好友分别时所作,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句“平生爱友朋”,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热爱,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接下来,“况子总角契”、“行止虽殊涂,趋舍要一致”等句,通过对比自己与朋友的不同生活轨迹,强调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共同的价值观。

“五年沪上语,人事恍隔世”两句,回忆了过去五年在上海的相聚时光,感叹时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大,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湖山枉嘉招,握手转欲涕”描绘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情景,虽然湖光山色美丽,但想到即将分别,不禁心生感慨,眼眶湿润。

“涉旬餐胜足,别绪起酒次”写出了离别前的宴饮,借酒消愁,别绪渐浓。

“投诗徵赠言,吾意子故会”表明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希望朋友能理解并珍惜这段友谊。

“圣湖自明瑟,宁以晴雨异”以圣湖为例,说明真正的友谊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晴天雨天都一样珍贵。

“颇嫌游者众,林墅或为累”表达了诗人对喧嚣人群的反感,更倾向于宁静的自然环境,暗示了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南山虚且深,松篁閟静翠”描绘了南山的幽静景色,松竹掩映,绿意盎然,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纯净。

“九溪十八涧,佳处岂在寺?”提出疑问,九溪十八涧的美景是否仅仅局限于寺庙之中,暗示了自然之美无处不在,不必拘泥于形式。

“意行试龙井,茗淡滋可味”描述了诗人尝试前往龙井品尝茶水,即使茶味清淡,也自有其独特的韵味,比喻友情的真谛在于心灵的交流而非表面的华丽。

“文字外有禅,兹游子幸识”点明了诗中蕴含的禅理,即在文字之外,还有更深的智慧和感悟,这次旅行让诗人有幸认识到这一点。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深情厚谊,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赠张进士入京·其五

玉台居士玉台眠,碧海三山病枕前。

君欲有为休问我,白头世事已茫然。

(0)

袁侍御道龙川讣至·其一

何处龙川去不归,山南山北雨云飞。

晚风晴捲三千尺,好与歌筵作舞衣。

(0)

读林进士信宜祭母墓文·其一

泪血今朝洒凤山,凤山元只在人间。

非关旅殡无寻处,不与皇华共载还。

(0)

伍伯饶送蜂窼至用韵答之·其二

晚蜂队队过山房,何处归来嘴脚香。

辛苦奉君臣子分,可堪奴辈日偷尝。

(0)

喜黄在登科·其一

半醒半醉一儒巾,黄卷青灯二十春。

晚醉鹿鸣君莫讶,龙头还属老成人。

(0)

八月八夜忽梦玉宇无瑕碧云灿烂南斗下大书八字云生生生德俊逸超全下有四人面西而行或隐或见觉后纪以绝句

八字光腾斗外天,碧云西去拥群仙。

乾坤此梦无人话,起步中庭月上弦。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