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六日陪刘漳州溎煜登大顶峰观日因话旧游感赋二首即送其监税泉州·其一》
《十六日陪刘漳州溎煜登大顶峰观日因话旧游感赋二首即送其监税泉州·其一》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老守不居郡,秋晏仍南征。

欲乘观日兴,登高望神京。

三山培塿耳,爱此石鼓晴。

霜寒月挂树,相挈波峥嵘。

候久目力疲,青红稍前迎。

欻作金一道,碧际腾铜钲。

惜哉片黑在,不恣朱华明。

君言昔跻岱,天宇廓以清。

我屡蹑此眺,风霾或迷程。

少俟安可知,沧尘亦已平。

未辞衣露重,幸养腰脚轻。

侧身更北向,薆然万山横。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陪同刘漳州溎煜登大顶峰观日的过程,以及对过往游历的回忆与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往事的追忆。

首句“老守不居郡,秋晏仍南征”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活动背景,他作为官员,虽已年老,却依然坚守职责,秋季傍晚时分,仍前往南方巡视。接着,“欲乘观日兴,登高望神京”表达了诗人对观赏日出的期待和对京城的向往之情。

“三山培塿耳,爱此石鼓晴”一句,诗人将三山比作小土丘,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喜爱。接下来,“霜寒月挂树,相挈波峥嵘”描绘了霜寒月夜的美景,月光洒在树梢,波涛汹涌,营造了一种壮丽而又孤寂的氛围。

“候久目力疲,青红稍前迎”写出了等待日出时的耐心与疲惫,但随着曙光初现,诗人感到一丝欣喜。“欻作金一道,碧际腾铜钲”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日出的光芒比作金色的光束,从碧绿的天际中升起,如同铜钲般响亮。

“惜哉片黑在,不恣朱华明”表达了对日出瞬间短暂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君言昔跻岱,天宇廓以清”转而回忆起朋友过去登泰山的经历,天空广阔而清澈。

“我屡蹑此眺,风霾或迷程”则表达了诗人自己多次在此处眺望,有时被风沙遮挡视线,难以辨认方向的感受。“少俟安可知,沧尘亦已平”暗示了等待与变化,未来不可预知,但经历了沧海桑田后,一切或许会变得平静。

最后,“未辞衣露重,幸养腰脚轻”表达了即使衣衫湿透,也庆幸身体轻盈,能够继续前行。“侧身更北向,薆然万山横”则以侧身向北,万山横亘的形象结束全诗,寓意深远,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寄西弟六首·其六

一别狮山千载期,萧条吟屋费修治。

手栽门户新杨柳,试问春风长几枝。

(0)

环城五里皆奇石,疑是虚无海上山。

(0)

句·其二十七

桃叶横波人共醉,剑光冲斗狱常空。

(0)

文会飞霞观

水满平川月满船,船轻撑入藕花边。

移来谢守岩前坐,疑是容成洞里仙。

茶灶烟遮松际鹤,丝桐声杂树头蝉。

明朝更践弥明约,句拟当年石鼎联。

(0)

句·其四

剩破朱红供短发,南荒来校世间书。

(0)

久留少城

好去相羊乌角巾,却来躏踏软红尘。

酒因觅睡方成醉,金为收书更觉贫。

屡入草堂难下语,少留药市恐逢人。

可怜吊古凄凉意,只向扬家往返频。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