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记雪三首·其三》
《记雪三首·其三》全文
宋 / 张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无月无灯夜自明,模糊何啻瓦沟平。

不拖藜杖高桥去,那得金龙背上行。

(0)
注释
无月:没有月亮。
无灯:没有灯光。
夜自明:夜晚自然明亮。
模糊:视线模糊。
何啻:岂止,如同。
瓦沟平:瓦沟看起来像平地。
拖藜杖:拄着藜杖。
高桥:高高的桥。
去:离开。
那得:怎能。
金龙背:比喻陡峭或难行的地方,如山脊。
上行:行走。
翻译
夜晚没有月亮也没有灯光,却依然明亮如常。
视线模糊,连瓦沟都仿佛变得平坦无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镃的《记雪三首》中的第三首。从这四句话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一个静谧而宁静的夜晚,对着洁白的雪景发出了自己的感慨。

"无月无灯夜自明" 表现了雪后的世界异常明亮,尽管没有月光和灯火,但因为积雪反射的作用,整个夜空变得格外明亮。这里诗人捕捉到了自然界中一个罕见而又美丽的景象。

接着"模糊何啻瓦沟平" 描述了大地在厚重的雪覆盖下变得平坦无比,一切凸凹不平之处都被厚雪掩盖。这里“模糊”一词恰到好处,形容了雪后的景物轮廓变得不再清晰。

第三句"不拖藜杖高桥去" 是诗人表达自己不愿意走在积雪覆盖的道路上,而是选择了较为安全可行的高桥。这一行为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尊重与顺应,避免践踏雪地。

最后"那得金龙背上行" 则是一种夸张和想象。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愿望,如果能像传说中乘坐金龙一样,那么在这样的洁白世界中漫步将是何等的享受。这也暗示着诗人的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静谧而又纯净的画面,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对超凡脱俗境界追求的情怀。

作者介绍

张镃
朝代:宋   号:约斋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生辰:1153—1221?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猜你喜欢

题画

黛色连修林,春晓破烟霭。

时从湖上看,偶与幽意会。

白云何娟娟,奇姿不可绘。

遐思辋川人,展卷坐相对。

观妙各有得,喧寂两无碍。

聊以物外心,参之画三昧。

(0)

古意

瘗琴峨嵋巅,知音何寥寥!

埋骨易水旁,侠士魂难招。

物性不可违,岂必漆与胶。

常恨士不遇,白首空萧骚。

(0)

南渟画扇三桥索题

病里心情尽自闲,碧云红树掩双关。

瘦腰一把凭乌几,只写元人没骨山。

(0)

邓尉探梅舟中同惠仲儒程筠轩作·其三

横塘西接采香泾,三面都围苍玉屏。

要与松枝了公案,先吟诗句报山灵。

(0)

春日久雨寄沈桐溪

东风料峭镇关心,霪雨连朝思更深。

乳燕怯飞巢冷院,流莺无语坐空林。

不因翠减三分色,却恐春过一片阴。

且恨山行苔藓滑,背关寂寞自长吟。

(0)

老朴行

环山百年树,其名曰沙朴。

婆娑烟雨姿,分荫到邻屋。

具兹千霄材,应入工师目。

托根不得地,远弃在南服。

绳尺恐难施,拥肿更蜷曲。

鸱鸮巢其巅,蝼蚁穴其腹。

生意良已尽,雨露非不渥。

未充梁栋选,颇避斧斤斸。

安知终天年,非以不材福。

至哉庄生言,宁甘老荒谷。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王洪 李江 柯九思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