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树低欹一雪馀,枝头半叶已全无。
油窗过尽千梢影,浓处还浓枯处枯。
岸树低欹一雪馀,枝头半叶已全无。
油窗过尽千梢影,浓处还浓枯处枯。
这是一首描绘深秋景象的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来表达诗人独特的情感和哲思。
"岸树低欹一雪馀" 一句,运用了“岸树”这个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河岸边的场景,其中的“低欹”表现出树枝随着季节的变迁而逐渐低垂,仿佛像是被秋风吹折了一般。而“一雪馀”则给人以洁净、孤寂之感,不仅是自然界中冬意的预兆,也象征着某种纯洁和脆弱。
"枝头半叶已全无" 这句话紧承上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天树木凋零的情景。枝头原本繁茂的绿叶,此时却已所剩无几,这种变化不仅是自然界的常态,也隐含着诗人对生命易逝和事物无常的感慨。
"油窗过尽千梢影" 一句,诗人通过“油窗”这一独特的意象,把读者的视线引入室内。窗外是“千梢影”,即成百上千的树枝投射在窗上的阴影,这些动态的阴影给人以时间流逝和生命脆弱的感受。
"浓处还浓枯处枯" 最后一句,则是对前述自然景象的一种总结。诗中“浓”字,指的是那些尚有生机的枝叶,而“枯”则是那些已经枯萎的部分。这两者的并置,不仅描绘了秋天树木生长与衰败并存的自然景观,也象征着生命中的盛与衰、生与死的哲理。
微阴正掩银湾路,将离共寻尊俎。
春思已阑珊,又西窗听雨。杜蘅愁不语。
任烟际、笑桃红舞。丁令心孤,沈郎腰瘦,恁时情绪。
去去。洛川游,只赢得,春晖百年长驻。
杜宇莫催归,问南归何处。海桑知几度。
便相见、不堪重数。冯高望、万里乾坤,托醉乡分付。
罗西堂青袍。算端阳闰后,芳俎频邀。
却趁沤移前席,燕归新巢。惊五度、风吹箫。
又渡头、重歌离骚。
记曲沼莲疏,曾楼梧冷,梦与断云遥。
同怀感,心忉忉。奈淮南清角,浙右惊涛。
剩有衰髯如雪,古荆初苞。还执手,临江皋。
愿百年、同栖蓬蒿。任海内风尘,从兄去寻涪麓樵。
公也古循吏,杖节出夔州。
千家山郭如画,岚翠上南楼。
天遣婆娑老子,消受隐囊纱帽,来领峡中秋。
万里控邛僰,何用觅封侯。梧竹暗,风日美,足淹留。
中兴绛灌何限,四顾邈无俦。
却有渝童巴女,岁岁朱旂铜鼓,韎韐拜前驺。
我起为公舞,一啸看吴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