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也古循吏,杖节出夔州。
千家山郭如画,岚翠上南楼。
天遣婆娑老子,消受隐囊纱帽,来领峡中秋。
万里控邛僰,何用觅封侯。梧竹暗,风日美,足淹留。
中兴绛灌何限,四顾邈无俦。
却有渝童巴女,岁岁朱旂铜鼓,韎韐拜前驺。
我起为公舞,一啸看吴钩。
公也古循吏,杖节出夔州。
千家山郭如画,岚翠上南楼。
天遣婆娑老子,消受隐囊纱帽,来领峡中秋。
万里控邛僰,何用觅封侯。梧竹暗,风日美,足淹留。
中兴绛灌何限,四顾邈无俦。
却有渝童巴女,岁岁朱旂铜鼓,韎韐拜前驺。
我起为公舞,一啸看吴钩。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冯煦所作的《水调歌头·题蒯子范先生坐翠微图》。诗人以描绘画面的方式,赞美了蒯子范先生的风采和他所处的环境。首句“公也古循吏,杖节出夔州”表达了对先生作为古代良吏的敬仰,手持符节前往夔州任职的场景。接下来,“千家山郭如画,岚翠上南楼”描绘了夔州的山水之美,犹如画卷,山色青翠,楼阁映衬,令人陶醉。
“天遣婆娑老子,消受隐囊纱帽,来领峡中秋”进一步赞美先生的闲适生活,仿佛是上天安排的老者,享受着隐居的宁静,度过峡中的秋季。诗人感叹:“万里控邛僰,何用觅封侯”,认为先生无需追求世俗的功名,已在山水之间找到了真正的价值。
下片转向对当地风俗的描绘,“梧竹暗,风日美,足淹留”赞美了当地的自然风光和宁静氛围,适合长久居住。诗人接着感慨,先生的影响力如同中兴时期的绛侯周勃和灌婴,无人能及。然而,他并未追求权势,而是与当地百姓和谐共处,每年都有渝童巴女前来拜见。
最后,诗人被先生的品格所感动,表示愿意起身为他舞蹈,一啸而出,展现出对先生的敬仰和对高尚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先生所持吴钩(象征武勇)的欣赏。整首诗通过描绘画面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对一位清高、淡泊的古代官员的深深敬意。
大道本夷旷,高情亦冲虚。
因随白云意,偶逐青萝居。
青萝纷蒙密,四序无惨舒。
馀清濯子襟,散彩还吾庐。
去岁登美第,策名在公车。
将必继管萧,岂惟蹑应徐。
首夏尚清和,残芳遍丘墟。
褰帏荫窗柳,汲井滋园蔬。
达者贵知心,古人不愿馀。
爱君蒋生径,且著茂陵书。
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
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
远游冒艰阻,深入劳存谕。
春去辞国门,秋还在边戍。
轩车行未返,节序催难驻。
陌上悲转蓬,园中想芳树。
蜀山自纷纠,岷水恒奔注。
临泛多苦怀,登攀寡欢趣。
永夕飞淫雨,崇朝蒸毒雾。
不求绥岭桃,宁美邛乡蒟。
白狼行欲静,骢马何常驱。
愿接轺旆尘,联翩东北骛。
莫将红粉比秾华,红粉那堪比此花。
隔院闻香谁不惜,出栏呈艳自应夸。
北方有态须倾国,西子能言亦丧家。
输我一枝和晓露,真珠帘外向人斜。
看花长到牡丹月,万事全忘自不知。
风促乍开方可惜,雨淋将谢可堪悲。
闲年对坐浑成偶,醉后抛眠恐负伊。
也拟便休还改过,迢迢争奈一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