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尽虚无地,因缘在玉京。
筑基须稳稳,立鼎要平平。
直竖须弥柱,恒安太极楹。
青天为盖覆,庵主乐无生。
择尽虚无地,因缘在玉京。
筑基须稳稳,立鼎要平平。
直竖须弥柱,恒安太极楹。
青天为盖覆,庵主乐无生。
这首诗是元代道士李道纯所作,名为《卓庵》其一。诗中以“卓庵”为题,描绘了道士在修道时的心境与追求。
首句“择尽虚无地”,开篇即点明修道者需在虚无中寻找真谛,暗示修道之路的艰难与神秘。接着“因缘在玉京”,玉京象征着道教中的仙境,此处以“因缘”二字,强调了修道过程中因果循环、缘分相接的重要性。
“筑基须稳稳,立鼎要平平。”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修道的步骤和态度。筑基,即打下稳固的基础,比喻修炼内功;立鼎,指建立修炼的法器或象征物,平平则意味着行事要稳重、不急躁。这两句强调了修道者在实践过程中的耐心与谨慎。
“直竖须弥柱,恒安太极楹。”须弥柱与太极楹分别代表佛教与道教中的重要概念,此处借用以象征修道者应保持内心的坚定与平衡,如同须弥山柱般稳固,又如太极图中的平衡状态,恒久不变。
最后,“青天为盖覆,庵主乐无生。”青天象征广阔无垠的宇宙,庵主则是修道者的自我象征。此句表达出修道者在宇宙的庇护下,内心达到一种超越生死、乐于清净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道教修行者对内在世界的探索与追求,以及在宇宙中寻求心灵平静与解脱的过程。
半街丝柳带烟拖,深巷入官河。
画船银蜡,赵李夜经过。
闻说虫娘,新自茸城到,唤取奏清歌。
阑花簌簌闻歌落,重趁拍、小婆娑。
地衣翠滑,扶不稳鸾靴。
嫌煞流莺,偏在东风底,学唱定风波。
楚国多芳草,或以美人名。
重瞳气概销尽,大树极飘零。
惟有托根故垒,万灶荒燐灭处,红沁血华腥。
芒刺抱遗恨,枝叶尚南倾。六国后,三尺剑,一杯羹。
奈何唤罢,帐下垂首惜娉婷。
齐女魂依乔木,蜀帝神游故国,哀怨不堪听。
人彘亦何补,功狗尽遭烹。
金台曾构,瑶波潭沲。王母攸庐,问谁侍坐。
姗姗季女,一何秀媠。乃曰云林,仙人字我。
色侔琼蕊,云发翠妥。陵历沧浪,出入灵璅。
凤飞戢孴,龙辀婀娜。却荫芝盖,俯拾玉果。
圃有洪桃,花萼未堕。纷纭周汉,闇如石火。
湘灵举楫,洛妃拥柁。曩栖海右,今遨江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