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街丝柳带烟拖,深巷入官河。
画船银蜡,赵李夜经过。
闻说虫娘,新自茸城到,唤取奏清歌。
阑花簌簌闻歌落,重趁拍、小婆娑。
地衣翠滑,扶不稳鸾靴。
嫌煞流莺,偏在东风底,学唱定风波。
半街丝柳带烟拖,深巷入官河。
画船银蜡,赵李夜经过。
闻说虫娘,新自茸城到,唤取奏清歌。
阑花簌簌闻歌落,重趁拍、小婆娑。
地衣翠滑,扶不稳鸾靴。
嫌煞流莺,偏在东风底,学唱定风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日宴饮图景。首句“半街丝柳带烟拖”,以轻柔的笔触勾勒出街边垂柳随风摇曳,仿佛带着烟雾般的朦胧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深巷入官河”一句,将视线引向一条幽深的小巷,它通向官河,暗示着这里不仅有日常生活的温馨,也有官府的庄重与威严。
“画船银蜡,赵李夜经过”描绘了夜晚时分,画舫在月光下如银蜡般闪烁,赵李两位贵族人物乘船游历的情景,既展现了奢华的生活方式,也透露出一丝神秘与浪漫。接下来,“闻说虫娘,新自茸城到,唤取奏清歌”则引入了一位名为虫娘的女子,她从远方来到此地,为宴席增添了一份独特的艺术气息和情感色彩。
“阑花簌簌闻歌落,重趁拍、小婆娑”描述了宴会上的音乐与舞蹈场景,花朵随着歌声轻轻摇曳,舞者们在音乐的节奏中翩翩起舞,整个画面充满了和谐与欢乐。最后,“地衣翠滑,扶不稳鸾靴。嫌煞流莺,偏在东风底,学唱定风波”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宴会上的细节与情趣,地上的青苔滑腻,鸾靴难以稳固,流莺在东风中学唱,这些都增添了宴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古代江南宴饮的奢华与雅致,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情味和艺术氛围,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