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归玉泉寺》
《送僧归玉泉寺》全文
唐 / 刘得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玉泉归故刹,便老是僧期。

乱木孤蝉后,寒山绝鸟时。

若寻流水去,转出白云迟。

见说千峰路,溪深复顶危。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sēngguīquán
táng / liúrén

quánguīchà便biànlǎoshìsēng
luànchánhòuhánshānjuéniǎoshí

ruòxúnliúshuǐzhuǎnchūbáiyúnchí
jiànshuōqiānfēngshēndǐngwēi

注释
玉泉:清澈的泉水。
故刹:古老的寺庙。
僧期:僧人的生涯。
乱木:杂乱的树木。
孤蝉:孤独的蝉鸣。
绝鸟:稀少的鸟鸣。
流水:山间的流水。
白云迟:被白云阻挡,难以离去。
千峰路:通往多座山峰的小路。
溪深:溪流深邃。
顶危:峰顶险峻。
翻译
泉水回归古老的寺庙,僧人的岁月似乎就在这里度过。
蝉鸣过后杂树纷乱,寒山间偶尔传来鸟儿的叫声。
如果追寻那流水源头,却发现自己被白云阻滞,难以离去。
听说通往千座山峰的道路,溪流深深,峰顶更是险峻无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返回其主管的玉泉寺的情景,流露出一种超脱红尘、归隐山林的淡泊情怀。首句“玉泉归故刹”即设定了全诗的主题和意境,“便老是僧期”则表明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而僧人的生活却始终如一。

中间两句“乱木孤蝉后,寒山绝鸟时”描绘了一种深秋或初冬的萧瑟景象,通过“乱木”和“寒山”的形容词,以及“孤蝉”和“绝鸟”的动静对比,更增添了诗中那种寂寞幽邃的情调。

然而,僧人并未被这种荒凉之境所困扰,而是选择了继续前行。诗中的“若寻流水去,转出白云迟”则表现出了僧人对于自然的顺应与融入,他追随着流水,穿越山谷,最终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超脱和宁静。

最后两句“见说千峰路,溪深复顶危”通过对道路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僧人的旅途之艰辛以及他所到达的玉泉寺之幽深。这里的“千峰路”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写照,也象征着僧人精神追求的崎岖与曲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僧人的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山水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艺术表达。

作者介绍

刘得仁
朝代:唐

刘得仁(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病中九首·其四

鸦叫方知日出东,起瞻宇宙尚朦胧。

空花久已参诸老,岩电何须似阿戎。

乍可一灯虚室白,绝胜千炬火城红。

痴人苦爱清凉散,道是肝家热上攻。

(0)

挽黄岩赵郎中二首·其二

青衫昔作督邮时,赏鉴除公更有谁。

勘狱不嫌人守法,撰文常对众称奇。

筑台虚辱生前意,穿冢难酬地下知。

欲写哀思传挽者,身今戎服不能诗。

(0)

挽汪守宗博二首·其一

虽则凝香无几日,攽条下教得民和。

迎来境内风谣美,仙去城中巷哭多。

应似柳侯驱疠鬼,又疑包老作阎罗。

眼看青史常如此,命制于天可奈何。

(0)

挽李端

要识君操履,全如字画真。

病能妨献赋,穷不废修身。

月旦推先辈,春官失此人。

如闻埋玉速,里巷共酸辛。

(0)

挽刘母王宜人二首·其一

上寿今何憾,殷忧昔备尝。

分灯照邻女,画荻训贤郎。

石窌将开邑,陇阡自表冈。

吾衰彤管废,短些不成章。

(0)

挽史馆资政木石尤公三首·其三

历代名书画,中原古鼎彝。

不教萧翼看,常怕米颠知。

此物空盈笈,何人与掌匙。

贵无它嗜好,焉用太清为。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