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昔作督邮时,赏鉴除公更有谁。
勘狱不嫌人守法,撰文常对众称奇。
筑台虚辱生前意,穿冢难酬地下知。
欲写哀思传挽者,身今戎服不能诗。
青衫昔作督邮时,赏鉴除公更有谁。
勘狱不嫌人守法,撰文常对众称奇。
筑台虚辱生前意,穿冢难酬地下知。
欲写哀思传挽者,身今戎服不能诗。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怀念之情的诗句,它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回忆和对故人的哀思。开篇“青衫昔作督邮时,赏鉴除公更有谁”两句,诗人穿越时空,回想起过去在官府中担任督邮一职的情形,那时候只有公正无私的赏鉴能与之相匹配,体现了诗人对品德高尚者的敬仰。
接着,“勘狱不嫌人守法,撰文常对众称奇”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司法工作中公正严明,不因私情而有所偏颇,同时其文学才能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这里勘狱指的是审理案件,撰文则是指写作文章。
“筑台虚辱生前意,穿冢难酬地下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一些行为或许有所悔恨,如筑台之举可能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但这在死后也无法得到地下已故去者的认可。这里的“虚辱生前意”和“难酬地下知”都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哀伤。
最后,“欲写哀思传挽者,身今戎服不能诗”一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抒发对逝去之人的哀思,但现实中身着戎装,不再能像过去那样轻松地挥洒文字。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也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回忆与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逝去之人的深切哀思。同时,它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无法再创作文学作品的遗憾,反映出个人命运与历史变迁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乔林则羽栖,重渊必鳞泳。
人生大化中,行止乃不定。
耕莘方自乐,幡然荅三聘。
二疏辞汉廷,贤哉孰能竞。
好爵何必萦,卑职在求称。
兹利苟获心,外物焉足病。
潍阳冲要地,书社古云盛。
黍稷既丰穰,栋宇复辉映。
谁云其俗夸,功利务相胜。
实敦诗与书,过化赖贤圣。
区区流窜馀,无以赞官政。
政平民乃康,第恐余不佞。
岂无管幼安,高蹈辽海夐。
生刍倘可招,敢不深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