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汉苦未达,支离愧此身。
鸟啼云嶂晓,花落草堂春。
为问逢时者,谁怜失意人。
年年江海上,空自怨青蘋。
霄汉苦未达,支离愧此身。
鸟啼云嶂晓,花落草堂春。
为问逢时者,谁怜失意人。
年年江海上,空自怨青蘋。
这首诗《寓怀》由明代诗人陈寿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与思考。
首联“霄汉苦未达,支离愧此身”,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差距的无奈与自责。霄汉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境界,而“未达”则表明了诗人未能实现这些理想的现状。同时,“支离”一词不仅描绘了身体的病态,也暗喻了精神上的疲惫与失落,诗人对此感到深深的愧疚。
颔联“鸟啼云嶂晓,花落草堂春”,转而描绘了一幅自然界的美好景象。清晨的云嶂间传来鸟鸣,春天的花朵在草堂周围绽放。这一景象虽美,却与诗人的内心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颈联“为问逢时者,谁怜失意人”,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那些能够把握时机、实现抱负的人的羡慕,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不公、无法施展才华的哀叹。诗人在这里将自己与他人进行了对比,突显出自己的处境与感受。
尾联“年年江海上,空自怨青蘋”,诗人将自己比作漂泊于江海间的青蘋,年复一年地在风浪中挣扎,却只能徒增哀怨。这里不仅描绘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与孤独,也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深深不满与无奈。
综上所述,《寓怀》一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与哀叹,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文章似锦气如虹,宜荐华簪绿殿中。
纵使凉飙生旦夕,犹堪拂拭愈头风。
青林虎丘寺,林际翠微路。
仰见山僧来,遥从飞鸟处。
兹峰沦宝玉,千载唯丘墓。
埋剑人空传,凿山龙已去。
扪萝披翳荟,路转夕阳遽。
虎啸崖谷寒,猿鸣杉松暮。
裴回北楼上,江海穷一顾。
日映千里帆,鸦归万家树。
暂因惬所适,果得损外虑。
庭暗栖闲云,檐香滴甘露。
久迷空寂理,多为繁华故。
永欲投死生,馀生岂能误。
怜君异域朝周远,积水连天何处通。
遥指来从初日外,始知更有扶桑东。
上阳宫里晓钟后,天津桥头残月前。
空阔境疑非下界,飘飖身似在寥天。
星河隐映初生日,楼阁葱茏半出烟。
此处相逢倾一盏,始知地上有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