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节凌霜久,蓬根逐吹频。
群生各有性,桃李但争春。
松节凌霜久,蓬根逐吹频。
群生各有性,桃李但争春。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开篇“松节凌霜久”写出了松树在寒冷中依然坚守本色,枝梢上积满了霜雪,但它们并未因此而屈服。接着“蓬根逐吹频”则形象地展示了野草随风摇曳的生长状态,尽管它们轻柔,却也顽强地适应着环境。
诗人通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植物生态,不仅赞美了自然界中生命力与适应性的多样性,更是借此映射出“群生各有性”的哲学思考。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本性,而这些本性并非高下之分,只是在这个广阔的世界中各自展现。
最后,“桃李但争春”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桃花与李花在春天竞相绽放,它们不仅展示了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旺盛,更是对“争春”的一种赞颂。这里的“争春”,并非贬义,而是一种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的生动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映照,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多样性与个体差异性的深刻理解,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顺应自然、欣赏生命之美的豁达情怀。
庐陵旧墨说潘衡,庐陵新墨说张生。
潘家衣钵嗣苏子,张家苗裔出易水。
易水松花烟一螺,涨起倒流三峡波。
人言天下无白墨,那知真有玄尚白。
磨光漆几夺眼睛,试点一点倾人城。
坡云无竹令人俗,我云俗人正累竹。
玉立斋前一万竿,能与主人相对寒。
看竹哦诗笔生力,山童怪予遽忘食。
不但不可一日无,斯须无此看何如。
诗成欲写且复歇,恐竹嫌诗未清绝。
丁宁一竿不可除,竹亦何曾减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