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银阙浪漫漫,弱水回风欲到难。
光照竹宫劳夜拜,露漙金掌费朝餐。
力通青海求龙种,死讳文成食马肝。
待诏先生齿编贝,那教索米向长安。
蓬莱银阙浪漫漫,弱水回风欲到难。
光照竹宫劳夜拜,露漙金掌费朝餐。
力通青海求龙种,死讳文成食马肝。
待诏先生齿编贝,那教索米向长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志士对功名的渴望和追求,以及他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与挑战。首句“蓬莱银阙浪漫漫,弱水回风欲到难”通过仙境蓬莱山和传说中的弱水,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易到达之感。
接着,“光照竹宫劳夜拜,露漙金掌费朝餐”写出了诗人在佛寺中勤奋修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这里“竹宫”指的是佛教的寺庙,而“金掌”则是对佛像手掌的形象化描述。
下一句“力通青海求龙种,死讳文成食马肝”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追求学问和知识的心志。这里的“力通青海”可能是指通过努力学习达到最高境界,而“食马肝”则是在古代一种极端的修身养性之法,表现出诗人对于知识的渴望不惜牺牲自我。
最后,“待诏先生齿编贝,那教索米向长安”中,“待诏先生”可能是指期待着被朝廷召见的先生,而“齿编贝”则是在古代,学者用贝壳串联作为笔记之物,这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成为像这样有知识、有学问的人。最后一句“那教索米向长安”则是说如果能得到这些知识和能力,那么即使是去长安(古都,今西安)乞讨米饭也心甘情愿。
整首诗通过对比仙境与现实、佛法修行与世俗追求、个人牺牲与学问渴望等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和功名的无限向往,以及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所付出的努力与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