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菊依檐下,曾经两度秋。
根移新雨润,叶美早春柔。
生意从今达,群芳羡独幽。
三年居此地,更为晚花留。
种菊依檐下,曾经两度秋。
根移新雨润,叶美早春柔。
生意从今达,群芳羡独幽。
三年居此地,更为晚花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菊花的深情厚谊与对其生长环境的精心照料。首句“种菊依檐下”,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菊花生长的位置,暗示着菊花与屋檐的亲密关系,仿佛是主人精心布置的一处风景。接着,“曾经两度秋”则点明了时间的流逝,菊花在两个秋天里见证了季节的更迭。
“根移新雨润,叶美早春柔”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菊花在雨水滋润下的生长状态和其叶片在早春的柔和之美,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这里不仅赞美了菊花本身的美丽,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命力量的感慨。
“生意从今达,群芳羡独幽”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独特魅力的赞美。菊花以其独特的气质,在众多花卉中脱颖而出,成为诗人眼中的“独幽”。这里的“生意”既指菊花的生命力,也暗含了诗人对生命力的向往和追求。“群芳羡独幽”则以群花的羡慕之情,衬托出菊花的独特与高洁。
最后,“三年居此地,更为晚花留”总结了诗人与菊花相伴的时间,以及对菊花晚开之美的特别钟爱。这不仅仅是对菊花的赞美,也是对与自然和谐共处、与美好事物长久相伴的生活态度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生长环境的描绘、对其美丽与生命力的赞美,以及与之相伴的时光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和珍视。
自笑生身,历事以来,垂六十年。
仿浮沈闾里,半非识面,交游朋友,各已华颠。
富贵不来,少年已去,空见悠悠岁月迁。
虽然是,壮心一点,犹自依然。新阳又长天边。
人指似山间诗酒仙。
算胸次崔嵬,不胜百榼,笔端枯槁,难足千篇。
隐几杖藜,相耕听诵,聊看诸郎相后先。
馀何事,但读书煮茗,日晏高眠。
行行涉南原,遥望北山岑。
上有千尺崖,下有高树林。
高林转幽隩,戛然啼双禽。
流水自迅逝,白云澹无心。
策杖者谁子,閒来坐春阴。
相逢择林下,携手溪水滨。
对之两无言,悠然鸣素琴。
素琴清且越,畅以披冲襟。
冲襟良自尔,那知春已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