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游东观后,招隐北山前。
不与公卿事,翻多农圃缘。
临池宜有翰,挂壁但无弦。
余亦怀归思,谁能更待年。
倦游东观后,招隐北山前。
不与公卿事,翻多农圃缘。
临池宜有翰,挂壁但无弦。
余亦怀归思,谁能更待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倦于官场生活,转而向往隐逸田园的情境。首句“倦游东观后”,点明了诗人曾有过官场生涯,但已感到厌倦,寻求新的生活方式。“招隐北山前”则表明他选择了隐居北山,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接着,“不与公卿事,翻多农圃缘”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疏离和对农耕生活的亲近。他不再参与权贵间的事务,反而在农田与园圃中找到了乐趣和寄托。这种转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简单生活的向往。
“临池宜有翰,挂壁但无弦”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临水而书的文人和挂壁无弦的琴师。前者暗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后者则表达了他对音乐艺术的淡然态度,更侧重于精神层面的追求而非物质享受。
最后,“余亦怀归思,谁能更待年”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他渴望回归自然,寻找心灵的慰藉;另一方面,他又担心时间的流逝,未能及时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矛盾的心情,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从官场到隐居的心路历程,以及对自然、艺术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哲学意味。
古木寿者数百年,柯条凋尽霜皮斑。
昂首尘外不可屈,俯视万树柔且孱。
风饕雪虐兀不动,并叶蘖藓皆从删。
悦阅陵谷敛精采,剩有灵气宵往还。
明堂太庙卜隆栋,吁谟衮冕趋清班。
或为蒙童涉江海,载兹壮士康时艰。
倕输弗作匠石逝,良材衰朽侪茅菅。
暂停征辔一流盼,野僧扫纷开松关。
烟萝风筱媚空翠,猗傩无知宜朱颜。
饱饭灭烛供小憩,梦见社栎惊我顽。
谓大神力辟世法,资持旧律非南山。
涧阿云水足受用,子所颂祷同谤讪。
质明再拜谢不敏,轮囷千尺难跻攀。
担簦陟岭违千里,望君犹立空山间。
吾粤东西樵,角立不相让。
飞云与大科,尤为两山望。
罗浮吾未到,到此神已壮。
七十青芙蓉,须萼俱内向。
群峰奇自眩,此独正无傍。
凛然立虚无,顾盼谁与抗。
有如古帝王,端冕朝将相。
宿云苦不去,吟目讵能放。
林峦互出没,岩谷相演漾。
浑疑堕海岛,出没随涛浪。
呼谁挽天风,一扫呈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