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密不知径,塔尖高耸天。
入门踞危石,倚树听流泉。
坏壁凝苔绣,晚风飞柳绵。
一钩新月影,容我载归船。
竹密不知径,塔尖高耸天。
入门踞危石,倚树听流泉。
坏壁凝苔绣,晚风飞柳绵。
一钩新月影,容我载归船。
这首清代诗人顾晞元的《游平山堂》描绘了一幅幽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竹密不知径”,以密集的竹林隐喻道路难寻,暗示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次句“塔尖高耸天”,则展现了平山堂周边环境的开阔和高远,给人以视觉冲击。
“入门踞危石”写进入堂内,诗人选择站在一块险峻的石头上,寓意心境的超然或对自然的亲近;“倚树听流泉”,通过聆听潺潺流水,传达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接下来,“坏壁凝苔绣”描绘了墙壁上的青苔如锦绣般繁茂,显示出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沉淀。
尾联“晚风飞柳绵”进一步渲染了傍晚时分的氛围,柳絮随风飘扬,如同诗人的心绪在自由飘荡。最后一句“一钩新月影,容我载归船”,以新月和归舟作结,既表达了诗人游览后的满足与归心似箭,又寓含着淡淡的离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平山堂的景致,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游历中的心境变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诸孙幸绕膝,白眉宁几人。
人皆矜意气,惟尔最含醇。
少小彝伦笃,唯诺更与亲。
读书声正噪,摛辟日日心。
年来惭潦倒,元宗属望频。
入山探二酉,驰骤偶伤神。
塞兑堪调息,寡虑可还真。
爽口非为宝,伐性酷于秦。
拂意人常有,何必转生嗔。
清静长生诀,千金尔自珍。
岳云如画,记苍莨谷里,曾种丛竹。
老鹤归来,那见我两鬓丝丝新绿。
杜若寒沙,蘼芜晓露,梦断平汀曲。
数重山色,几回写入横幅。
输与一叶归舟,湘湾卅六,漾文波如毂。
雪底孤篷,可记得、前夜同烧银烛?
酒渍青衫,歌翻绛树,别恨连番触。
梅花无语,满林静缀寒玉。
平湖滟潋寒光,浸十里长堤,晶莹如许。
藕花香满,三更画舫,一枝柔橹。
柳汀芦溆外,暗照见、鸳鸯双宿处。
但怪得,隐隐歌声,渐入段家桥路。
罗裳乍倚西风,便忘了湖中,一天秋露。
彩云休散,还愁寂静,白鸥无主。
采菱人去远,尚暗想、凌波前日步。
剩萧瑟、蟹火渔灯,夜深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