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如画,记苍莨谷里,曾种丛竹。
老鹤归来,那见我两鬓丝丝新绿。
杜若寒沙,蘼芜晓露,梦断平汀曲。
数重山色,几回写入横幅。
输与一叶归舟,湘湾卅六,漾文波如毂。
雪底孤篷,可记得、前夜同烧银烛?
酒渍青衫,歌翻绛树,别恨连番触。
梅花无语,满林静缀寒玉。
岳云如画,记苍莨谷里,曾种丛竹。
老鹤归来,那见我两鬓丝丝新绿。
杜若寒沙,蘼芜晓露,梦断平汀曲。
数重山色,几回写入横幅。
输与一叶归舟,湘湾卅六,漾文波如毂。
雪底孤篷,可记得、前夜同烧银烛?
酒渍青衫,歌翻绛树,别恨连番触。
梅花无语,满林静缀寒玉。
这首《湘月·送朱石禅归长沙》是清代诗人孙鼎臣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友情的珍视。
开篇“岳云如画,记苍莨谷里,曾种丛竹”,以壮丽的山川景象为背景,回忆起与友人在苍莨谷中种竹的往事,营造出一种深厚的情感基础。接着“老鹤归来,那见我两鬓丝丝新绿”一句,通过老鹤的回归,暗喻时光流逝,岁月不居,而诗人两鬓已生白发,流露出岁月无情的感慨。
“杜若寒沙,蘼芜晓露,梦断平汀曲”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杜若、蘼芜在寒冷的沙地上显得格外凄凉,晨露沾湿,仿佛预示着离别的泪水。接下来“数重山色,几回写入横幅”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每一次回望都化作一幅幅山水画卷,难以割舍。
“输与一叶归舟,湘湾卅六,漾文波如毂”描绘了一叶扁舟在湘水湾中轻轻荡漾的画面,水波如同车轮,象征着友人即将踏上归途,离别之情油然而生。最后“雪底孤篷,可记得、前夜同烧银烛?”以雪底孤篷的形象,反问是否还记得前夜共饮的温馨时刻,将离别前的温暖瞬间定格在记忆之中。
“酒渍青衫,歌翻绛树,别恨连番触”则通过饮酒、唱歌等行为,表达离别时的痛苦与不舍,每一次动作都触动着内心的别离之痛。最后“梅花无语,满林静缀寒玉”以梅花的静默无言,象征着离别后环境的寂静与冷清,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整首词以自然景色为载体,巧妙地融入了离别之情,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深深忧虑,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情的深刻理解。
书来意万千,隔此纸一重。
持剪手自发,尚恐读易穷。
向来喜夜书,灯花剔幢幢。
墨淡字断续,体势殊未工。
实亦无所语,但道无恙侬。
欲知许时事,丁宁寻欢悰。
生理本可笑,日对蓬发僮。
甚思逐春游,出门成孤踪。
正月月圆时,斜街鼓鼕鼕。
二月月圆时,我在官学中。
诗就还独吟,书史颇亦攻。
署中时来云,某日当趋公。
赁车便应去,车声何玲珑。
友朋有几人,旬馀或相逢。
笑谈破无俚,神情总悤悤。
说归渐可厌,画饼饥岂充。
回头看庭树,谁能送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