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丁承受放目亭一首》
《丁承受放目亭一首》全文
宋 / 韦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择地为亭智思全,飞甍如翼插苍烟。

身栖一哄喧声外,目逆千山秀色边。

腊雪春葩饶映带,峡云江月每流连。

所嗟此境藏夔府,不入当年子美篇。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精心选址建造的亭子,巧妙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首联“择地为亭智思全,飞甍如翼插苍烟”以智慧与构思的全面性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亭子的建筑特色,如同展翅的鸟翼插入苍茫的烟云之中,既展现了亭子的高耸与灵动,也暗示了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

颔联“身栖一哄喧声外,目逆千山秀色边”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和谐共生的主题。亭子仿佛远离尘嚣,置身于一片宁静之中,而观者则能从这里远眺千山,欣赏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这里的“一哄”与“喧声”形成对比,强调了亭子所在之地的静谧与超脱。

颈联“腊雪春葩饶映带,峡云江月每流连”则通过季节的变化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冬日的雪花与春天的花朵相互映衬,峡中的云雾与江上的明月成为常伴之景,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尾联“所嗟此境藏夔府,不入当年子美篇”表达了对这座亭子所在美景的惋惜之情,因为这样的佳境并未被唐代大诗人杜甫(字子美)在作品中提及。这不仅体现了对杜甫诗歌的崇敬,也暗含了对当前诗作未能广泛传播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放目亭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与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与文化的深沉思考。

作者介绍
韦骧

韦骧
朝代:宋   字:子骏   籍贯:钱塘   生辰:公元一0五三年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字子骏,钱塘人。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皇祐五年(公元一0五三年)进士,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喜麦熟

野色开千顷,炊烟起万家。

夏衣饥不典,村酒薄能赊。

帝力信何有,民生良可嗟。

无端种瓜叟,起舞葛巾斜。

(0)

上方寺·其一

独隔层岚迥,今知细路深。

一时移耳目,万象变萧森。

古拙居人服,偏私造物心。

天门双日月,随意自升沈。

(0)

拜意师墓

去年执别清溪头,今年寂灭归一丘。

尘中穷达徒相乱,眼底存亡亦太浮。

古洞青萝春黯黯,野田黄雀晓啾啾。

客长贫贱亲知少,容易潸然涕泗流。

(0)

孟冬晓发之闽南

飞蓬岂无根,鸿雁亦有侣。

霜折就衰心,风乱随阳序。

膏车蚤戒徒,贱客易行旅。

踟蹰老马心,仓皇仆夫语。

萧萧野原草,淅淅寒林雨。

漫漫江海遥,眇眇独愁予。

北平苦数奇,漂荡终安取。

(0)

乌生八九子

乌生八九子,同生不同死。

野火烧树空,危巢坐成燬。

朝被千金裘,莫著百结衣。

物情自增减,何者为是非。

春菊不有华,冬蚕不结丝。

谁怜青青草,岁晚随风靡。

乌生八九子,同生不同死。

(0)

答汪桂山明府和古樵寄作仍依韵续成六首·其四

天涯万里宦游身,坐守山城一钝人。

花屿春深无倦鸟,江滩流急有惊鳞。

含愁老女为商妇,疑窃贫儿怯富邻。

回首琼林风物好,于今几见座中宾。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