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在这首诗中,杨万里以独特的视角捕捉了初秋之景。"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两句描绘出夕阳西沉的情景,同时点出了秋天的来临与自然界的变化。诗人巧妙地将“无情”的落日与“有情”相联系,因为它以其最后的光辉唤醒了万物的声音——暮蝉鸣叫,这是秋意渐浓的象征。
接下来的"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则从听觉上进一步描绘这种氛围。诗人似乎在强调自然界中声音的微妙——蝉鸣虽近,却又难以捕捉,仿佛在耳畔萦绕而过,但当你试图寻找它时,却又沉默无声。这不仅是对自然之声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中细微之美的感悟和追求。
春花春月闹春嬉,阳春烟景十分奇。
报道故人春去也,春江风便送春宜。
春城廿载瀛洲客,春宵剪烛话心知。
投囊争富吟春句,煮酒频敲春夜棋。
今春忽买归舟紧,得意春归信乐之。
也知此去春台乐,其奈留春系我思。
留春无奈饯春去,鹿岛春澄三月时。
春草曾题江淹赋,春柳曾吟李白诗。
古来多少伤春别,今日春三忍别离。
别春思春春知否,暮云春树不胜悲。
春水盈盈秋水兴,春情宛在水之湄。
春潮有信君须记,重看来春返棹期。
淡水向南趋,乘涨多纡折。
古社依上流,番社参差列。
日暮乃停骖,乍望心如结。
篱缺见溪光,沙岸水方齧。
谋将社寮移,众番情辞切。
我与番众谋,非可一言决。
相度宜周详,经费宜樽节。
暂施堤防功,且待秋潦竭。
秉烛坐中庭,劝谕均晓彻。
老番共扶携,幼番各持挈。
惇庞诚可嘉,整肃尤可悦。
忧劳长善心,此理信前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