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向南趋,乘涨多纡折。
古社依上流,番社参差列。
日暮乃停骖,乍望心如结。
篱缺见溪光,沙岸水方齧。
谋将社寮移,众番情辞切。
我与番众谋,非可一言决。
相度宜周详,经费宜樽节。
暂施堤防功,且待秋潦竭。
秉烛坐中庭,劝谕均晓彻。
老番共扶携,幼番各持挈。
惇庞诚可嘉,整肃尤可悦。
忧劳长善心,此理信前哲。
淡水向南趋,乘涨多纡折。
古社依上流,番社参差列。
日暮乃停骖,乍望心如结。
篱缺见溪光,沙岸水方齧。
谋将社寮移,众番情辞切。
我与番众谋,非可一言决。
相度宜周详,经费宜樽节。
暂施堤防功,且待秋潦竭。
秉烛坐中庭,劝谕均晓彻。
老番共扶携,幼番各持挈。
惇庞诚可嘉,整肃尤可悦。
忧劳长善心,此理信前哲。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巡查社寮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其对当地社会事务的细致关注和处理。诗中以淡雅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与社会生活场景,体现了作者对地方治理的深思熟虑。
首句“淡水向南趋,乘涨多纡折”描绘了水流向南,随涨潮蜿蜒曲折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喻了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接着,“古社依上流,番社参差列”则点明了当地的社会结构,既有传统的汉人聚落(古社),也有少数民族(番社)的分布,反映了多元文化的共存。
“日暮乃停骖,乍望心如结”表达了作者在傍晚时分巡视后内心的感慨,可能是对社会问题的忧虑,也可能是对未来规划的纠结。接下来的“篱缺见溪光,沙岸水方齧”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同时也暗示了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谋将社寮移,众番情辞切”描述了作者与当地民众商讨迁移社寮的计划,体现了对社区发展的重视和对民众意见的尊重。“我与番众谋,非可一言决”强调了决策的复杂性和需要深入沟通的重要性。
“相度宜周详,经费宜樽节”体现了作者在规划和执行过程中对细节的关注和成本控制的考虑,展现了其务实的态度。“暂施堤防功,且待秋潦竭”则预示了采取临时措施应对可能的洪水风险,等待雨季过去后再进行更长远的规划。
“秉烛坐中庭,劝谕均晓彻”表明了作者在夜晚继续与民众交流,确保信息传达的清晰和全面。“老番共扶携,幼番各持挈”描绘了老少齐心协力的画面,体现了社区团结的力量。“惇庞诚可嘉,整肃尤可悦”赞扬了社区的良好风气和秩序,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后,“忧劳长善心,此理信前哲”总结了通过努力和付出,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人心向善的道理,引用前贤之言,表达了对传统智慧的尊重和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地方治理的深思熟虑,也体现了其对自然、社会和人文关怀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富有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清都绛阙,我自经行惯。
璧月带珠星,引钧天、笙箫不断。
宝簪瑶佩,玉立拱清班。
天一笑,物皆春,结得清虚伴。还丹九转。
凡骨亲曾换。携剑到人间,偶相逢、依然青眼。
狂歌醉舞,心事有谁知,明月下,好风前,相对纶巾岸。
疏梅插书瓶,洁白滋媚好。
微香悠然起,鼻观默自了。
秀色定可怜,仙姿宁解老。
禅翁心土木,对此成魔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