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这首诗是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中的第二十六首,主要通过比喻和典故来探讨诗歌创作和评价。诗人以黄金入炉炼制为喻,表达对诗歌创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强调作品应不断提炼,去除杂质,达到纯净无暇的境地。"金入洪炉不厌频",意指好的诗作如同黄金经过反复锤炼,越磨砺越珍贵。
接着,诗人提到苏门(苏轼门下)如果有忠诚的才子,那么他们的诗歌创作将会更加独特和创新,"肯放坡诗百态新",暗指如果能有像苏轼那样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会呈现出各种新颖的风貌。这里借苏轼之名,表达了对诗歌创新和个性化的推崇。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诗歌创作的一种理想追求,倡导诗歌创作要不断打磨,追求独特和创新,同时也表达了对优秀诗人的期待。
怀玉湫龙懒心性,六月困眠祈未醒。
广文偶来亦同病,买田施食慇勤请。
谁知领县春风边,嗔蛟怒鳄腥熏天。
须君一念晴雨若,遮莫雇僧输俸钱。
晨兴诣曹参使驿,传呼趋庭头颈屈。
退归阖户胥吏玩,过门掉臂不入室。
宅舍空荒转颓漏,驺仆蓝缕常寒乞。
此堂岂可更超然,乍可鞅掌中怫郁。
每怜庄周齐物论,遣词旷荡违经律。
独称松柏受正命,舜何人哉尽伦匹。
萍实浮沉江汉远,剑气腾掷牛斗出。
招徕凤麟已悠缓,琢磨圭璧强坚密。
檐擎自贵竭人力,起倒相因废天质。
古今问学满天下,分寸毫釐难细诘。
以兹凛凛观万事,口不敢言心自失。
今朝幸续省仓米,且以糜煎饱时日。
秋花也与药名同,素彩鲜明晓径中。
多少清芬通鼻观,何殊满架拆东风。
翠空缥缈虚无,算唯海上蓬瀛好。
琼瑶宫阙,蕊珠台榭,玲珑缭绕。
弱水沈冥,瑞云遮隔,几人曾到。
四明中,自有神仙洞府,烟霞里、知多少。
堪笑当年狂客,爱休官、何须入道。
婆娑绿发垂肩,著甚黄冠乌帽。
花底金船,月边玉局,尽能迟老。
待丹成九转,飘然驾鹤,却游三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