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哭先民部贞穆先生·其九》
《哭先民部贞穆先生·其九》全文
明 / 谢元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忍就要离买好邻,征衫长笑□猿人。

隽周自信坎中血,齐女未分柳外身。

已见名丝穿虎窟,谁怜墨汁染青燐。

兰皋木末存神理,石骨苍凉偃竹筠。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元汴所作的《哭先民部贞穆先生(其九)》。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忍就要离买好邻,征衫长笑□猿人”,以“忍”字开篇,表达了对逝者生前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的精神品质的赞美。接着,“买好邻”暗示了逝者在世时与人为善、广结善缘的美好形象。“征衫长笑□猿人”则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出逝者虽已离去,但其笑容和精神却如同长衫一般,永远留在人们心中,给予后人温暖与力量。

颔联“隽周自信坎中血,齐女未分柳外身”,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逝者人格魅力的颂扬。这里“隽周”、“齐女”分别指古代的两位贤士,他们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故事被诗人用来比拟逝者,强调其内心的强大与坚定。同时,“坎中血”与“柳外身”的对比,既展现了逝者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也暗示了其最终超越苦难、获得解脱的境界。

颈联“已见名丝穿虎窟,谁怜墨汁染青燐”,通过“名丝穿虎窟”的形象,象征逝者虽身处逆境,但其名声与精神依然熠熠生辉,如同穿过险恶环境的光芒。而“墨汁染青燐”则可能寓意逝者在追求真理与正义的道路上,虽然历经磨难,但其精神之光却能照亮他人,如同墨汁染青燐般,留下深刻的印记。

尾联“兰皋木末存神理,石骨苍凉偃竹筠”,以自然界的景象为喻,表达了对逝者精神永恒的信念。兰花生长于幽静之地,其神理(精神法则)得以保存;石骨苍凉,竹筠偃伏,象征逝者虽已离世,但其精神与品格如同自然界的永恒元素,继续影响和启迪着后来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平事迹的深情回顾与哲理思考,展现了对逝者的崇高敬意与无尽怀念,同时也传递了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谢元汴
朝代:明

谢元汴(一六○五—?),字梁也,号霜崖。澄海人。口讷,寡言笑。性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博通六经子史。南明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赴福州投唐王,授兵科给事中。以直忤郑芝龙,革职归里。南明永历二年(一六四八),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猜你喜欢

林庇民保留宿夜话

踪迹忘疏密,情怀历晦明。

携琴时一至,倒屣辄相迎。

枕发中郎秘,尊馀北海酲。

浣花多胜侣,风雨话深更。

(0)

雪夜枕上

客楼临水际,转觉夜寒生。

攲枕天将晓,搜诗睡不成。

雪多添月色,风近远钟声。

却喜心无事,梅花纸帐清。

(0)

句·其二十八

荔枝林下千金络,菡萏池中十画船。

(0)

舟次卷雪楼四首·其一

簿书期会不相关,老眼如何不得闲。

景物无端故勾引,淮山尽处又庐山。

(0)

句·其一

莫叹鬓如雪,且教心似灰。

(0)

合溪夜归呈诸大夫

前日合溪能多诗,此日合溪何以为。

是中真趣渠未知,无声之诗诗更奇。

溪山渊渊鱼自跃,溪树阴阴禽自乐。

野航日暮载牛归,陇麦已秋蚕上箔。

此时觞酒溪亭空,吾与鱼鸟皆春风。

安得四海车书同,春风浩浩游其中。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