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釜何如栎釜来,区区恩怨事堪咍。
可知大度输臣叔,肯向军前乞一杯。
掩釜何如栎釜来,区区恩怨事堪咍。
可知大度输臣叔,肯向军前乞一杯。
这首诗《羹颉侯冢》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掩釜何如栎釜来”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思与感慨。诗人以“掩釜”与“栎釜”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历史人物在面对困境时的不同选择与态度。“区区恩怨事堪咍”,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琐碎恩怨的不屑与讽刺,暗示了历史人物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时的无奈与悲哀。
接下来,“可知大度输臣叔”一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胸怀宽广的赞赏与推崇。这里的“臣叔”可能指的是某位历史上的大度之人,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这种宽宏大量的品质在历史长河中的珍贵与难得。最后,“肯向军前乞一杯”则以一种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在关键时刻是否能保持尊严与自尊的疑问,同时也暗含了对那些在权力与利益面前丧失自我原则者的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命运与性格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性以及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与思考。黄景仁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情感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味。
石梁破屋路敧斜,僻似华阳道士家。
漠漠春云飞别鹤,潺潺夜雨杂鸣蛙。
閒看稚子翻书叶,时有邻翁汲井花。
日暮伤心江水绿,共舟人已蹑飞霞。
短歌调促情苦悲,长歌引愁无绝期。
短声欲尽长声续,似是荆山人泣玉。
悲哉荆山泣玉人,但知贵玉不贵身。
纵令哭尽歌堪听,何异春花委路尘。
古称悲歌可当哭,伤心如中金石镞。
更不必听蔡琰笳,又不必听渐离筑。
长歌飘扬彻九天,短歌呜咽入九泉。
徒言歌哭两情异,谁知歌声尤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