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棹徐相引,沿洄听所寻。
山馀藏露态,云幻有无心。
细树低萦拂,平湾挹静深。
怅然增兴绪,那问暮烟沉。
短棹徐相引,沿洄听所寻。
山馀藏露态,云幻有无心。
细树低萦拂,平湾挹静深。
怅然增兴绪,那问暮烟沉。
这首诗描绘了泛舟于画溪之上的宁静与美好。诗人以“短棹徐相引”开篇,生动地展现了划船的轻柔与悠闲,仿佛时间在此刻放慢了脚步。接着,“沿洄听所寻”则暗示着诗人随波逐流,任由心灵在自然中游弋,寻找那份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山馀藏露态,云幻有无心”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山与云赋予了生命,山峰隐藏着露珠的痕迹,云彩变幻莫测,似乎没有固定的心意,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变化,也映射出诗人对自由与未知的向往。
“细树低萦拂,平湾挹静深”进一步描绘了溪边的景致,细小的树木轻轻拂过水面,平缓的湾流中蕴含着深邃的宁静。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让读者仿佛能亲身体验到那份宁静与和谐。
最后,“怅然增兴绪,那问暮烟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绪的延伸。面对如此美景,诗人不禁生发出淡淡的忧愁与思考,但这份忧愁并非消极,而是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在日落时分,诗人似乎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自然与人生的真谛,这份感悟超越了眼前的景象,触及到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泛舟于画溪之上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充满了诗意与哲思,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作品。
庐陵熂下古所传,江山开第何翩翩。
锦绣楼台印冈上,金丝游宴秀川前。
阡陌东联过十万,轩车北上倾三千。
宝制新传下凤阙,瑶函高启飞龙泉。
玉莲新轺载童子,青藜天阁俨神仙。
连佩多悬明月璧,投笔尽是青云篇。
此日豪华谁可拟,此时文采谁能先。
那知沧桑变瞬息,坐见歌舞沈云烟。
建安瓦石空世宝,孟尝墓隧增人怜。
泉塘遗老垂六十,辋川新墅成三迁。
手植桃花遍蹊道,门抱松根对暮川。
年少花颜虽暂改,世代根株岂偶然。
一廛未数扬雄宅,十亩真閒仲蔚田。
春风野堂来紫燕,春日晴林映华筵。
华筵紫燕犹昨日,胜地高人多夙缘。
朝朝暮暮雨翻覆,岁岁年年春往还。
覆雨岂是不收水,将春自有高飞鸢。
当歌对酒莫放悭,极数从来三百年。
《十三叔六十》【明·罗洪先】庐陵熂下古所传,江山开第何翩翩。锦绣楼台印冈上,金丝游宴秀川前。阡陌东联过十万,轩车北上倾三千。宝制新传下凤阙,瑶函高启飞龙泉。玉莲新轺载童子,青藜天阁俨神仙。连佩多悬明月璧,投笔尽是青云篇。此日豪华谁可拟,此时文采谁能先。那知沧桑变瞬息,坐见歌舞沈云烟。建安瓦石空世宝,孟尝墓隧增人怜。泉塘遗老垂六十,辋川新墅成三迁。手植桃花遍蹊道,门抱松根对暮川。年少花颜虽暂改,世代根株岂偶然。一廛未数扬雄宅,十亩真閒仲蔚田。春风野堂来紫燕,春日晴林映华筵。华筵紫燕犹昨日,胜地高人多夙缘。朝朝暮暮雨翻覆,岁岁年年春往还。覆雨岂是不收水,将春自有高飞鸢。当歌对酒莫放悭,极数从来三百年。
https://shici.929r.com/shici/7e3yFzvh3.html
昔我东家住,公干结交私。
阿母重怜爱,骨肉两不疑。
兰闺有新人,正当初嫁时。
上机织鸳绮,下机理茧丝。
中厨调八珍,北堂色怡怡。
夫子盛宾客,车马何逶迤。
揖让不虚往,觞豆具有仪。
辛勤卅年来,时变令人悲。
倏忽霜霰至,零落芙蓉枝。
文禽将匹雏,兰茗宿芳池。
羽翼渐以长,返哺慰所期。
春风吹杨柳,槁枯发柔滋。
谁云一女妇,能挽门祚衰。
遥持山中酒,为歌白璧诗。
他人应未识,犹有旧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