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病起至幽谷二首·其一》
《病起至幽谷二首·其一》全文
宋 / 王禹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漳滨几晦明,起扶藜杖试闲行。

清泉□□□□□,□□□□□可惊。

万壑松声□□□,□□□□□□□。

□□□起沧洲趣,便欲投簪此濯缨。

(0)
注释
漳滨:地名,可能指漳水之滨。
晦明:形容天气阴晴不定。
藜杖:古代老人常用的手杖,用藜茎制成。
万壑:形容山峦众多,山谷众多。
濯缨:古代习俗,清洗冠缨以示高洁,此处象征隐居生活。
翻译
漳滨的阴晴变换难以预料,我扶着藜杖随意漫步。
清澈的泉水潺潺流淌,景色之美令人惊叹。
山谷间的松涛声此起彼伏,让人心旷神怡。
这里的山水激发了隐逸的情怀,我只想在此洗尽尘世烦恼。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自然意境和个人情感的诗歌,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病愈后出游时的心境与感受。诗中的语言质朴而不失雅致,每个字眼都透露着诗人的精心选择。

首句“□ □ 漳滨几晦明”中,“漳滨”指的是河流的岸边,而“几晦明”则描绘了一种微明的光线,给人以宁静与和谐之感。接着“起扶藜杖试闲行”,诗人在病愈后,借助手杖,开始尝试着走出家门,进行一次轻松的散步。

第三句“清泉□□□□□”中,“清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而接下来的字眼则是对这股清泉声响的描写。这段落通过对水声的刻画,让读者仿佛也能听见那清澈泉水在山谷间跳跃流淌的声音。

“万壑松声□□□”一句,诗人使用了“万壑松声”的修辞手法来形容这片山林中的松树声音,如同天然的乐曲。这种比喻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浩瀚与深远。

而最后一句“□□□起沧洲趣,便欲投簪此濯缨”,诗人表达了一种想要逃离尘世纷扰,寻找心灵寄托之地的情愫。这里的“沧洲”通常指的是水边或岛屿,是诗人向往的一种清静自然的居所。“投簪此濯缨”则是比喻诗人想要抛弃现世的束缚,寻求一种心灵上的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山谷、泉水、松声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情怀。

作者介绍
王禹偁

王禹偁
朝代:宋   字:元之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生辰:954—1001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
猜你喜欢

岁尽二首·其一

明日添一岁,端忧奈尔何。

冲寒出洞口,犹校夕阳多。

(0)

山鹊

多惊本为好毛衣,只赖人怜始却归。

众鸟自知颜色减,妒他偏向眼前飞。

(0)

五千里地望皆见,七十二峰中最高。

(0)

陈翃郎中北亭送侯钊侍御赋得带冰流歌

溪中鸟鸣春景旦,一派寒冰忽开散。

璧方镜员流不断,白云鳞鳞满河汉。

叠处浅,旋处深。

撇捩寒鱼上复沈,群鹅鼓舞扬清音。

主人有客簪白笔,玉壶贮水光如一。

持此赠君君饮之,圣君识君冰玉姿。

(0)

詶李叔度秋夜喜相遇因伤关东僚友丧逝见赠

寒月照秋城,秋风泉涧鸣。

过时见兰蕙,独夜感衰荣。

酒散同移疾,心悲似远行。

以愚求作友,何德敢称兄。

谷变波长急,松枯药未成。

恐看新鬓色,怯问故人名。

野泽云阴散,荒原日气生。

羁飞本难定,非是恶弦惊。

(0)

顾著作宅赋诗

几年江海烟霞,乘醉一到京华。

已觉不嫌羊酪,谁能长守兔罝。

脱巾偏招相国,逢竹便认吾家。

各在芸台阁里,烦君日日登车。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