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重比丘清净行,平等性中无损益。
水里不用觅鱼踪,天边何处观鸟迹。
犯重比丘清净行,平等性中无损益。
水里不用觅鱼踪,天边何处观鸟迹。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道枢所作的《颂古三十九首》中的第一首。它以佛教修行者的视角,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理解和追求。"犯重比丘清净行",强调了僧侣们在严格遵守戒律中保持的清心寡欲,行为端正。"平等性中无损益",则揭示了佛教中的平等观念,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因身份高低而有所增减。
接下来两句"水里不用觅鱼踪,天边何处观鸟迹"运用了象征手法,意指修行者无需外求,内心的清净与觉悟如同水中自然显现的鱼影,无需刻意寻找;同样,佛法的领悟也不在外界的追寻之中,而是内在自省和体验。整体上,这首诗寓含了禅宗的内观修行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川涂尽坡陀,岭路入荒梗。
微茫望烟火,向背得庐井。
残民安朴陋,倦客喜幽屏。
儿童闻叩扉,租吏有馀警。
两崖纷丛薄,砂石立顽犷。
湍流落空嵌,百折不容骋。
山深饶风露,夜气凄以耿。
园花淡相望,边月空照影。
深居苦不早,素发忽垂领。
谁谓林野人,兹焉惜清景。
雁啄啄,飞搏搏。江边虞人缚矰?,人饥处处规尔肉。
岂知雁饥肉更薄,城中卖雁不直钱,市头籴米斗五千。
妻儿煮糜不敢饱,朝朝射雁出江边。
不闻关中易子食,空里无人骨生棘。
县官赈济文字来,汝尚可生当自力。
淮楚。旷望极、千里火云烧空,尽日西郊无雨。
厌行旅。数幅轻帆旋落,舣棹蒹葭浦。
避畏景,两两舟人夜深语。
此际争可,便恁奔名竞利去。
九衢尘里,衣冠冒炎暑。
回首江乡,月观风亭,水边石上,幸有散发披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