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月小红楼。锦瑟箜篌。夜来风雨晓来收。
几点落花饶柳絮,同为春愁。寄信问晴鸥。
谁在芳洲。绿波宁处有兰舟。
独对旧时携手地,情思悠悠。
醉月小红楼。锦瑟箜篌。夜来风雨晓来收。
几点落花饶柳絮,同为春愁。寄信问晴鸥。
谁在芳洲。绿波宁处有兰舟。
独对旧时携手地,情思悠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史达祖的《过龙门·浪淘沙令(其二)春愁》,通过对月夜、风雨和落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现实困境中的无尽春愁。
首句“醉月小红楼”立即营造出一个梦幻而又带有几分忧伤的情景,小红楼在月色下显得更加孤寂,而主人公则是沉浸于这份美好而无法自拔。紧接着,“锦瑟箜篌”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锦瑟和箜篌都是古代的乐器,常用来形容安静夜晚中的独奏,给人以深夜寂寞之感。
“夜来风雨晓来收”则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同时也是对内心世界变化的隐喻。夜间的风雨到天亮时散去,这恰似诗人内心的情绪起伏,尽管外界的风雨已过,但内心的忧伤似乎并未随之消散。
“几点落花饶柳絮,同为春愁”这两句通过落花和柳絮形象化了春天的美好与逝去,诗人将这些自然现象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表达了一种共同的忧伤。
“寄信问晴鸥。谁在芳洲”则是对远方某个人或某个地方的情思寄托,诗人通过写信这一行为试图与过去连接,但这也反映出一种孤独和失落感。
最后,“绿波宁处有兰舟。独对旧时携手地,情思悠悠”中,兰舟在绿波之中的宁静,成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象征。在这样的环境里,他独自面对着过去携手共游的地盘,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情思和回忆。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精致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一种对于美好时光无法挽留的哀愁,以及在春天这个季节中所特有的情绪波动。
自家未达莫来看,解者众生真是汉。
世涂烦恼一齐休,修取菩提心不乱。
天觉因明凡圣同,苦空圆满光不散。
含识缘中晓了难,爱河须渡达彼岸。
我见人见众生见,菩萨行持终不惮。
离贪嗔,绝情欲,定相安然无反覆。
从头法归镇长开,郁郁黄花生翠竹。
天高地广遍周游,十方妙色能照烛。
七宝山高三界中,拔去浮云沈水渌。
离他一念是因缘,珍重贤圣皆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