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绝句·其一》
《绝句·其一》全文
宋 / 张伯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饶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抛身却入身。

何似更兼修大药,顿超无漏作真人。

(0)
注释
饶君:纵使你。
了悟:明白。
真如性:真实的本性。
未免:难免。
抛身:投身、陷入。
却入身:却又陷入世俗。
何似:不如。
更兼:再加上。
修:修炼。
大药:指佛法或长生不老之药,比喻修行。
顿超:立即超越。
无漏:佛教术语,指没有烦恼和缺陷。
作真人:成为真正的解脱者。
翻译
即使你明白了真实的本性,
也可能无法避免陷入世俗之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伯端的作品,名为《绝句(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张伯端在探讨禅宗的修行之道与佛法的奥义。

首句“饶君了悟真如性”表达了一种对禅理的深刻理解,“了悟真如性”指的是洞悉一切万象皆为空,达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这里的“饶君”则是一种修行上的宽容和慈悲。

紧接着的“未免抛身却入身”则表明了禅宗中常见的一种修炼方法,即通过身体的投入与放下来达到心性的净化和觉醒。这句话强调的是一种对自我的超越。

第三句“何似更兼修大药”中的“大药”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佛法或是禅定的修炼,意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治愈心灵的病苦。"何似"则是在比较两种方法孰优孰劣。

最后一句“顿超无漏作真人”则表达了一旦修炼到位,即可迅速超脱世间烦恼,达到一种清净无染的境界,从而成就为一个真正的觉者或圣人。

整首诗通过对比不同的修行方法,展现了禅宗对于直接觉醒和渐修佛法两种途径的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于快速彻底解脱的向往。

作者介绍
张伯端

张伯端
朝代:宋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猜你喜欢

酬邻僧惠古杭芦管兔毫

黄芦笠泽剪秋雨,褐兔中山俘饱霜。

千里能随云衲远,数君肯顾草庐荒。

无情书传方高阁,何处尘埃有画墙。

留与素翁修菊谱,寒花吹入墨云香。

(0)

逍遥四章呈钦之尧夫·其一

结发读经史,疲精非一朝。

于今成濩落,所幸得逍遥。

不韪狂心息,难平客气消。

巢林易为足,窃敢比鹪鹩。

(0)

艾菊

一入陶篱如楚俗,重阳重午两关情。

惜哉删后诗三百,菊奈无名艾有名。

(0)

和所盘自宽韵

忧患薰心两鬓丝,倚栏瘦影却斜晖。

凄其十载不儒服,老矣一生犹布衣。

未信此身长坎坷,细看造物实玄微。

五更风雨自秋至,不见蚊蝇跋扈飞。

(0)

立春日细雨

澹于寒雾乱于丝,无点无声落不知。

轻助雪痕归麦垄,暗随春气入梅枝。

踏苔立久微沾屐,绕竹吟馀渐著髭。

翻忆满身珠䍡?,江头闲把钓蓑披。

(0)

和张文彦所寄二绝·其一

家有千章教子经,言无一字不堪行。

有人志业坚如此,那不流传世上名。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