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艾菊》
《艾菊》全文
宋 / 史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一入陶篱如楚俗,重阳重午两关情。

惜哉删后诗三百,菊奈无名艾有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ài
sòng / shǐzhù

táochǔzhòngyángzhòngliǎngguānqíng

zāishānhòushīsānbǎinàimíngàiyǒumíng

注释
陶篱:指陶渊明隐居田园的生活。
楚俗:指楚地的风俗习惯。
删后:指经过删减后的诗歌。
诗三百:指《诗经》中的三百篇诗歌。
菊奈:菊花,这里可能暗指陶渊明喜爱菊花。
无名艾有名:艾草虽然没有特定的名字,但在节日中因其重要性而被人熟知。
翻译
一旦进入陶渊明的生活方式,就像楚地的风俗一样,重阳节和端午节都承载着深深的情感。
遗憾的是,在删减之后,只剩下了三百首诗,菊花虽然无名,但菖蒲艾草却因节日而闻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史铸的作品,名为《艾菊》。诗中通过对艾草和菊花的比较,表达了诗人对贫贱之物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现实不平等的感慨。

“一入陶篱如楚俗”,这里的“陶篱”指代农家或田园生活,“楚俗”则代表着古时楚国(今湖北、湖南一带)的风土人情。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传达了一种归隐田园的意愿,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重阳重午两关情”,“重阳”和“重午”分别指的是农历中的重九(农历九月初九)和重五(农历五月初五),这两个节气在古代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常与乡愁、思念等情感相联系。诗人提及这些节日,是为了表达对家国的深厚感情。

“惜哉删后诗三百”,这里的“删后”指的是诗集编选后的剩余部分,“三百”则可能是泛指,表示数量不多。诗人感慨于自己辛勤创作的诗歌,在世人的眼中并不被重视,甚至被弃之一旁。

最后一句“菊奈无名艾有名”,诗人借“菊”(即菊花)和“艾”(一种野草)的比较表达自己的感慨。菊花虽然美丽,但在人们心目中往往没有名字;而艾草虽不起眼,却因其独特的香气而被人们所熟知。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抒发了自己作为一个不被世人认识和重视的诗人的感伤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个人命运的无力感。

作者介绍

史铸
朝代:宋

史铸,字颜甫,号愚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著有《百菊集谱》六卷,补遗一卷,成于理宗淳祐二至十年(一二四二~一二五○)。事见本集卷首自序。生平不详。晚年爱菊。
猜你喜欢

次牧《翁六月七日迎河东君于云间喜而有述》诗

文梓双栖鸳与鸯,金笼探闭羽毛香。

可怜汉渚虚投佩,合笑东邻漫隔墙。

月照绮罗看玉树,风和丝管合金堂。

新诗闻说多佳句,应道杨花扑武昌。

(0)

次牧《翁六月七日迎河东君于云间喜而有述》诗·其三

九山佳处女仙家,路比章台定不赊。

渡口未曾邀鹊驾,门前先已驻羊车。

修眉浣出纤纤月,娇靥匀来淡淡霞。

自此携归琴水曲,分明解语白莲花。

(0)

上元曲·其二

皂帽蒙头犯朔风,醉中踏月过城东。

无端猎火原头烧,错认龙镫挂碧空。

(0)

宁古塔杂诗·其九

更有诸珍异,宁随草木枯。

浅沙埋赤玉,老蚌出东珠。

稗子贫家少,山儿到处无。

怪来水土变,今日此陪都。

(0)

杏山

昨日望沧海,飘飘若神仙。

今日过杏山,叹息临风前。

辽阳多险要,此更其喉咽。

同行一老革,为我语便便。

太祖昔建国,铁骑来三千。

掘壕困其外,踪迹犹依然。

百战仅乃破,流血增平川。

杀戮尽鸡狗,谁能保一椽。

大刀既巳没,好李名空传。

不见长城坏,万里销烽烟。

(0)

大司徒毕堂翁老年伯蒙恩予告敬赋

萧相转输日,留侯辟谷年。

扁舟移柳外,万骑祖江边。

鸥雨宿中细,豚风拜上平。

乌衣维晚棹,黄鹄引归舷。

行止适然事,家园梦里天。

持筹嗟独苦,释负得毋偏。

庚癸呼逾急,东南力巳朘。

治安余汉策,茇芾想周贤。

朱绂真长物,苍生岂恝然。

怀人歌不尽,甚者涕交涟。

别墅新题咏,汾阳暂敞筵。

君恩无限处,未许卧林泉。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