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诸珍异,宁随草木枯。
浅沙埋赤玉,老蚌出东珠。
稗子贫家少,山儿到处无。
怪来水土变,今日此陪都。
更有诸珍异,宁随草木枯。
浅沙埋赤玉,老蚌出东珠。
稗子贫家少,山儿到处无。
怪来水土变,今日此陪都。
这首诗描绘了宁古塔地区的独特景象与环境变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宁古塔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独特的地理风貌。
“更有诸珍异,宁随草木枯。”开篇即点明宁古塔虽处偏远之地,却拥有众多珍贵奇异之物,不随草木一同凋零,展现出这片土地的生机与丰富。
“浅沙埋赤玉,老蚌出东珠。”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宁古塔的自然景观。浅浅的沙地上,赤色的玉石被掩埋其中;而古老的蚌壳中,则孕育着珍贵的东珠。这些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宁古塔的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这里蕴藏的财富与价值。
“稗子贫家少,山儿到处无。”这两句则从侧面反映了宁古塔的地域特征与人文环境。在贫瘠的土地上,稗子生长稀少,显示出宁古塔的自然条件并不优越;而“山儿到处无”则可能是在强调这里的山脉稀少,或是指山地资源的匮乏,反映了宁古塔的地理特点。
“怪来水土变,今日此陪都。”最后两句揭示了宁古塔环境变化的原因,并对其作为“陪都”的地位表示惊讶。这里的“水土变”可能是指自然环境的变化,也可能暗含政治格局的变动。宁古塔作为“陪都”,表明它在特定时期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但这种地位的获得或变化,背后往往伴随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社会变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宁古塔的独特魅力与历史沧桑,同时也蕴含了对这片土地及其变迁的深思。
香添心字篆。爱湘帘萧疏,夜窗微捲。
对影成三,正露花烟月,腻人庭院。
弟子红妆,还衬贴、纱厨罗扇。
绮福谁同,何逊风流,宋郎仙眷。金井梧桐催晚。
听漏鼓沈沈,酒醒寒浅。
救取飞蛾,看玉钗斜拔,艳生诗卷。
赋雨吟秋,刚坠叶、疏蛩相闲。
寄语隔墙冷柝,更筹慢转。
银烛华堂,金尊绿酒,今夕长安。
漫白首思亲,丹心恋主,满怀情事,兀坐更阑。
节序堪惊,勋庸未建,况是明良际会难。
中宵立,望台阶平正,斗柄阑干。一生窃禄朝端。
历几度、冰霜到岁寒。
念琐闼封章,时挥彩笔,玉堂视草,日侍金銮。
庭下三槐,阶前五桂,春雨秋风次第看。
升平世,一人有庆,万国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