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望沧海,飘飘若神仙。
今日过杏山,叹息临风前。
辽阳多险要,此更其喉咽。
同行一老革,为我语便便。
太祖昔建国,铁骑来三千。
掘壕困其外,踪迹犹依然。
百战仅乃破,流血增平川。
杀戮尽鸡狗,谁能保一椽。
大刀既巳没,好李名空传。
不见长城坏,万里销烽烟。
昨日望沧海,飘飘若神仙。
今日过杏山,叹息临风前。
辽阳多险要,此更其喉咽。
同行一老革,为我语便便。
太祖昔建国,铁骑来三千。
掘壕困其外,踪迹犹依然。
百战仅乃破,流血增平川。
杀戮尽鸡狗,谁能保一椽。
大刀既巳没,好李名空传。
不见长城坏,万里销烽烟。
这首诗名为《杏山》,是清代诗人杨宾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从望沧海的飘渺仙境,转瞬即至杏山的感慨与叹息,展现了对历史变迁和战争残酷的深刻反思。
首句“昨日望沧海,飘飘若神仙”,以“望沧海”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超然境界的向往。然而,这种超脱感在“今日过杏山,叹息临风前”一句中被打破,杏山的出现让诗人陷入了现实的沉思与感叹之中。
接着,“辽阳多险要,此更其喉咽”描绘了杏山的战略地位,暗示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诗人通过“同行一老革,为我语便便”引出一位老者的讲述,老者的话语揭示了杏山的历史背景——太祖建国时的激烈战斗与残酷杀戮。
“掘壕困其外,踪迹犹依然”描述了战争中防御工事的痕迹至今仍可见,而“百战仅乃破,流血增平川”则强调了战争的惨烈,无数生命在此牺牲,土地上流淌的鲜血见证了战争的残酷。
“杀戮尽鸡狗,谁能保一椽”进一步深化了对战争的反思,指出战争不仅伤害人类,连无辜的动物也无法幸免,凸显了战争的无差别破坏性。最后,“大刀既巳没,好李名空传”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怀念,但英雄已逝,他们的故事只能在传说中流传。
“不见长城坏,万里销烽烟”则是对历史的总结,长城虽在,但烽火已熄,战争的痕迹逐渐消失,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历史教训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