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形江影隔云深,虎势山光入浪沈。
潮蹙海风驱万里,日浮天堑洞千寻。
众峰作限横空碧,一柱中维彻底金。
还叱楫师看五两,莫令辜负济川心。
龙形江影隔云深,虎势山光入浪沈。
潮蹙海风驱万里,日浮天堑洞千寻。
众峰作限横空碧,一柱中维彻底金。
还叱楫师看五两,莫令辜负济川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充满了动态和力量。开篇“龙形江影隔云深,虎势山光入浪沈”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将长江的波涛比作龙形,将对岸的山势比作虎威,展示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同时也隐含着诗人面对广阔天地时的心潮澎湃。
接着,“潮蹙海风驱万里,日浮天堑洞千寻”两句,则是对时间与空间的宏伟描绘。潮水和海风相互作用,推动了时间的流转,而太阳则如同穿梭于云端之上的巨轮,将光芒洒满每一个角落。
“众峰作限横空碧,一柱中维彻底金”两句,用众山环绕、独树一格的景象,形象地描绘了北固亭的壮观与孤立。这里的“一柱”可能指的是亭中的某个构件,或是诗人心目中的一种象征,它将视线引向深处,直至金光灿烂的地步。
最后,“还叱楫师看五两,莫令辜负济川心”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个人使命感。这里可能是在引用古代典故,而“五两”则是对某种标准或是衡量的提醒。诗人似乎在告诫后人,或是自我警示,勿忘初心,莫辜负了那济世救民的心愿。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笔力,更融入了对自然之美、历史之沉思以及个人使命的深刻感悟。
楚关望秦国,相去千里馀。
州县勤王事,山河转使车。
祖筵江上列,离恨别前书。
愿及芳年赏,娇莺二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