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黔万里少年游,年少百无忧。
西山晴雪,卢沟晓月,种种触离愁。
春程通陆不通舟,旌旆去悠悠。
桃花开日,桃花水涨,安稳到扬州。
滇黔万里少年游,年少百无忧。
西山晴雪,卢沟晓月,种种触离愁。
春程通陆不通舟,旌旆去悠悠。
桃花开日,桃花水涨,安稳到扬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年在滇黔之间长途旅行的情景,充满了对旅途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憧憬。首句“滇黔万里少年游”,简洁有力地勾勒出主人公的旅程之长和年龄之轻,展现出一种青春的活力与冒险精神。接着,“年少百无忧”一句,直接表达了少年在旅途中无忧无虑的心态,仿佛世界对他来说是全新的,没有任何烦恼。
接下来的几句“西山晴雪,卢沟晓月”,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旅程中所经历的不同地域和时间的变化。这些景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加深了读者对旅行者内心情感的理解。尤其是“种种触离愁”,巧妙地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春程通陆不通舟,旌旆去悠悠”两句,进一步描述了旅行的具体情境。春天的旅程,虽然可以通过陆路通行,但船只无法到达,这或许意味着旅行者需要面对更多未知和挑战。同时,“旌旆去悠悠”中的“旌旆”指的是随行的旗帜或仪仗,这里用来形容旅行队伍的远行,既表现出旅途的壮观,也暗含着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最后,“桃花开日,桃花水涨,安稳到扬州”以桃花盛开、水位上涨为背景,预示着旅程即将结束,目的地扬州就在眼前。这里的“桃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象征着旅途的美好与希望。整个画面温馨而充满期待,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少年在长途旅行中所体验的自然之美、情感波动以及对未来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画面感的佳作。
山有杞,于吴之里。君子至止,可以宴喜。
水有鱼,于吴之墟。君子止居,可以宴胥。
于山于水,有轩膴膴。何斯违斯,莫或遑处。
于水于山,有亭闲闲。何斯违斯,莫或遑安。
安其可怀,耄将至矣。今也不乐,岁月逝矣。
爰作斯图,式歌且谣。愿言公退,惟以逍遥。
其乐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