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梁彦国别筑西山赋此寄怀四首·其四》
《闻梁彦国别筑西山赋此寄怀四首·其四》全文
明 / 区益   形式: 古风

瑶蛮既荡灭,两山净如扫。

是处禾黍场,无复豺狼道。

奕奕司马公,殚猷赞鸿造。

风景古来无,吾迹恨不到。

美人恣遨游,于此事幽讨。

几度赋登高,与谁寻瑶草。

白发予垂耳,性痴慕高蹈。

杖策苦无力,安得从所好。

扁舟泊嵩台,待君歌浩浩。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梁彦国在西山新居的向往之情,以及对过去岁月的追忆。首句“瑶蛮既荡灭,两山净如扫”以“瑶蛮”象征过去的纷扰和混乱,通过“荡灭”和“净如扫”表达出一种彻底的清除和净化,暗示了诗人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接着,“是处禾黍场,无复豺狼道”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改变,从充满危险和不安的“豺狼道”,转变为安全和平静的“禾黍场”,象征着社会秩序的恢复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奕奕司马公,殚猷赞鸿造”赞美了一位名为“司马公”的人物,他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奕奕”形容其英姿焕发,才华横溢;“殚猷”意指竭尽心力,充分施展智慧;“赞鸿造”则表示他参与并推动了宏大的事业或工程。这句诗表达了对这位杰出人物的敬仰和怀念。

“风景古来无,吾迹恨不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未能亲身体验这种变化的遗憾。这里的“风景”不仅指自然景观,也暗含了社会风貌和人文环境的变化。

“美人恣遨游,于此事幽讨”则转而描述了友人梁彦国的生活状态,他自由自在地在西山游历,深入探索这片新居的每一个角落,享受着宁静与美好的生活。

“几度赋登高,与谁寻瑶草”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与友人共同经历的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再次与友人一同登山、寻找瑶草(象征珍贵之物)的渴望。

“白发予垂耳,性痴慕高蹈”则是诗人自述,年岁已高,但内心仍保持着对自由、高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性痴”并非贬义,而是指其纯真、执着的本性。

最后,“杖策苦无力,安得从所好”表达了诗人因身体原因无法亲自前往西山,实现自己的愿望,流露出一丝无奈和遗憾。

“扁舟泊嵩台,待君歌浩浩”则是诗人想象中的场景,他乘坐小船停靠在嵩台,等待友人归来,一起畅饮高歌,表达出对友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和深邃的人生哲思。

作者介绍

区益
朝代:明

广东高明人,字叔谦。少聪颖,博览群籍。嘉靖十九年举人,授都昌县知县。能恤民礼士,约束吏胥严而失使者欢。改知泰顺。募士击倭寇取胜,以功迁庆远府同知,补温州府。后因忤当道,归。有《阮溪草堂集》。
猜你喜欢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

(0)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神水馆寄子瞻兄四绝·其三

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

莫把文章动蛮貊,恐妨谈笑卧江湖。

(0)

心安吟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

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

谁谓一身小,其安若泰山。

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

(0)

七言·其八十三

铁牛耕地种金钱,刻石时童把贯穿。

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山川。

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儿手指天。

若向此中玄会得,此玄玄外更无玄。

(0)

寒食野望吟

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

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0)

龙昌寺荷池

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

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