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马侍郎南宝故宅》
《题马侍郎南宝故宅》全文
明 / 黄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万里风尘染赭黄,遥从炎海望钱塘。

鸦啼晓日樵苏集,花笑春风辇路荒。

鄂国有灵馀草木,思陵无策失苞桑。

龙沙北望成今古,犹有人传马侍郎。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画卷。首联“万里风尘染赭黄,遥从炎海望钱塘”开篇即以壮阔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一个辽远而充满历史沧桑感的世界。赭黄象征着土地的厚重与历史的沉淀,而“炎海”与“钱塘”则分别指向南方的热土与北方的钱塘江,形成鲜明的空间对比。

颔联“鸦啼晓日樵苏集,花笑春风辇路荒”进一步展开画面,通过乌鸦在晨光中啼叫、樵夫聚集砍柴,以及春风吹过荒芜的辇道上鲜花绽放的场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人世间的变迁与衰败。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花笑”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春花的美丽,也暗含了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与感慨。

颈联“鄂国有灵馀草木,思陵无策失苞桑”转而聚焦于鄂州(今湖北武汉)的历史遗迹,表达了对过去繁荣景象的追忆与对失去的哀叹。鄂州作为古代的重要城市,其“灵”体现在草木依旧茂盛,但“思陵”(可能指某位帝王的陵墓)却因某种原因失去了往日的繁荣,这既是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也是对治理者未能妥善维护国家根基的隐喻。

尾联“龙沙北望成今古,犹有人传马侍郎”收束全诗,将目光转向更广阔的时空,表达了对历史长河的深沉思考。龙沙,常用来形容边疆或遥远之地,此处可能象征着国家的边界或历史的深远。最后一句提到“马侍郎”,可能是借指某位历史人物,强调即便是在遥远的边疆或历史的长河中,仍有对过去的记忆和传承,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敬仰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历史反思,展现了作者对过往辉煌与现实衰败之间复杂情感的把握,以及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深刻记忆与敬意。

作者介绍
黄瑜

黄瑜
朝代:明

黄瑜,字廷美,自称双槐老人,香山(今属广东)人,生卒年不详。约明孝宗成化中前后(1470年前后)在世,景泰七年(1456年)举人。他参加会试的时候名列乙榜,因为不愿去做不官,于是去做太学生,但接连几年参加会试仍没考中进士,只好由小官做起,后来曾升迁为惠州府长乐县知县。他做县官政绩颇佳,百姓也颇拥戴他。但他性情则刚直不阿,与上级关系处得不好,屡次得不到升迁,作了十五年知县后弃官不做,回到广州会城。
猜你喜欢

赠冯午山提学

吴俗今应变,楚材昔共闻。

试看铸人术,岂尚雕虫文。

骢马回江树,弦歌散海云。

史书征德化,更是一冯君。

(0)

夜怀绪山

独坐更初有所思,悠悠令我心如饥。

谁教咫尺同千瑞,安得梦中一见之。

(0)

黍离篇

眼底兴衰忽变迁,每将心事问苍天。

农夫不解行人意,知说离离是有年。

(0)

七歌·其二

有脚有脚脚步错,错走当年尘世道。

崎岖多是倒人坑,一蹶反为魑魅笑。

未死还余忧世梦,有生堪类霜前草。

呜呼再歌兮歌正壮,蹈入冥海千层浪。

(0)

题府学正蒙斋黉宫春晓图

泮水三春破晓时,无边和气袭人衣。

研朱细滴花间露,散帙初开竹外扉。

坛杏影斜残月坠,鸡窗声动曙光微。

人生所学惟忠孝,努力相期共不违。

(0)

送杨汝介奉其父考功公之命归省祖母

远奉严君命,重闱问起居。

异乡频有梦,故国久无书。

潞渚冰消后,都门酒尽初。

愁心关去住,临别重踌躇。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