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幽过桥去,松径入琳宫。
竹摆风檐绿,榴残雨院红。
黏碑多古籀,插架独参同。
道士掀髯笑,诗联石鼎工。
寻幽过桥去,松径入琳宫。
竹摆风檐绿,榴残雨院红。
黏碑多古籀,插架独参同。
道士掀髯笑,诗联石鼎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赵汝燧寻幽探胜,走过小桥,步入松木铺成的小径,来到了一座宁静的道观——琳宫。沿途可见翠竹在风中摇曳,拂过屋檐,显得生机盎然;而雨后榴花虽已凋零,但仍残留着一抹鲜艳的红色,给清冷的庭院增添了几分暖意。
诗人漫步其中,注意到墙壁上的碑文多为古老的篆书,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书架上则排列着典籍,显示出道观的学术氛围。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遇见的陈道士笑容可掬,对诗人的即兴诗作颇为赞赏,认为其与石鼎烹茶的雅趣相得益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人物互动,展现了诗人与道家文化的亲近与对话,以及对古朴宁静生活的向往。
晚亚古城门,凭高黯客魂。
塞侵秦旧国,河浸汉荒村。
客路飏书烬,人家带水痕。
猎频虚冢穴,耕苦露松根。
墙外峰黏汉,冰中日晃原。
断碑移作砌,广第灌成园。
北马疑眠碛,南人忆钓湓。
桥闲野鹿过,街静禁鸦翻。
滩鼓城隍动,云冲太白昏。
标衣多吕裔,荷锸或刘孙。
吊问难知主,登攀强滴樽。
不能扶壮势,冠剑惜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