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徐子明赴苍梧参军》
《送徐子明赴苍梧参军》全文
明 / 欧大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跃马都门意气生,飞书骆越旧知名。

炎洲道路三千里,沧海戈船十万兵。

岂为故人誇负弩,祇缘多难请长缨。

伏波门下南征曲,更听袁郎玉笛声。

(0)
鉴赏

此诗《送徐子明赴苍梧参军》由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以豪迈之气描绘了友人远行的壮志与情谊。首句“跃马都门意气生”生动地展现了友人离别时的慷慨激昂,仿佛在都门外策马扬鞭,心中满溢着豪情壮志。接着“飞书骆越旧知名”,则点出友人在南方的名声与过往的经历,暗示其不仅有才学,更有在地方上留下足迹的功绩。

“炎洲道路三千里,沧海戈船十万兵”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友人即将前往之地的遥远与辽阔,以及可能面临的艰难险阻。三千里路途的漫长,与“沧海戈船十万兵”的浩大场景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示了地理上的遥远,也预示了友人将面对的挑战与困难。

“岂为故人誇负弩,祇缘多难请长缨”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与期待。诗人认为友人并非为了虚名而前往,而是因为国家多难,主动请缨,展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这里“负弩”与“请长缨”都是古代将士出征的象征,进一步强调了友人的英勇与决心。

最后,“伏波门下南征曲,更听袁郎玉笛声”两句,借用了历史典故,以伏波将军和袁郎(即袁宏道)的故事,寓意友人此行如同古代英雄般,不仅将面临战场的考验,也将经历心灵的洗礼。同时,这里的“玉笛声”象征着高雅的艺术与美好的情感,预示着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友人也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洁。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历史典故,既展现了友人远行的壮志与豪情,也蕴含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美好祝愿,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激励力量的作品。

作者介绍
欧大任

欧大任
朝代:明

欧大任(1516-1596)字桢伯,号仑山。因曾任南京工部虞衡郎中,别称欧虞部。广东顺德陈村人。他“博涉经史,工古文辞诗赋”,并喜体育运动,擅长踢球、击剑。14岁时,督学曾集中十郡的优等生会考,他三试皆列第一,名噪诸生。他和梁有誉、黎民表、梁绍震等人是十分友好的同学,在著名学者黄佐门下读书,很有得益。无奈文运不佳,八次乡试均落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47岁的欧大任才一鸣惊人,以岁贡生资格,试于大廷,考官展卷阅览,惊叹其为一代之才,特荐御览,列为第一。由是海内无不知欧大任,名声远播。
猜你喜欢

信州招真观二十八咏·其三玉帘泉

截玉作明帘,不知帘外事。

应有碧眼仙,隔帘见人至。

(0)

昌上人游京师欲言禅林弊事甫入国门若使之去者昌余里人幼岁留吴东郡遗老及颖秀自异者多处其地以予所识闻若承天了天平恩穹窿林开元茂皆可依止遂各一诗以问讯虎丘永从游尤久闻其谢世末为一章以悼六首·其四

玉几峰头第一枝,老禅吃吃我深知。

曾将铁杵敲冰骨,似怪铅刀割蜜脾。

法外无心犹涉解,句中有眼即成疑。

袈裟不展蒲团稳,此是开元妙总持。

(0)

次韵善之杂兴三首·其二

昔日登临地,狂歌祗自求。

汉宫空有恨,吴女不知愁。

云叶寒沙霁,江花古岸秋。

何人持铁板,击彻旧边楼。

(0)

寄题无波亭

长江远壑几飙回,雪屋银山巨浪摧。

最喜此中澄一镜,微风不动月常来。

(0)

兰溪县女步道中

豫樟蔽日无黄落,竹笋经霜更碧鲜。

记取江南光景异,暖烟晴日是冬天。

(0)

细君崔氏哀辞二首·其一

去年扶病上新茔,歌管杯盘水曲亭。

今日重来人不见,杏花零落柳条青。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