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樟蔽日无黄落,竹笋经霜更碧鲜。
记取江南光景异,暖烟晴日是冬天。
豫樟蔽日无黄落,竹笋经霜更碧鲜。
记取江南光景异,暖烟晴日是冬天。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冬日的独特风光,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
首句“豫樟蔽日无黄落”,豫樟树高大茂盛,遮天蔽日,却不见枯黄落叶,强调了树木生命力的旺盛和季节变换的微妙。豫樟在这里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保持绿意盎然。
次句“竹笋经霜更碧鲜”,竹笋在经历了霜雪的洗礼后,反而更加翠绿鲜亮。这不仅表现了竹子的顽强生命力,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韧性与适应性。竹笋的成长过程,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第三句“记取江南光景异”,提醒读者记住江南地区独特的风景,这里的“异”字,既是对前两句景象的总结,也是对江南独特自然风貌的赞叹。江南以其温润的气候、丰富的植被和四季分明的景色而著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江南独有的韵味。
最后一句“暖烟晴日是冬天”,在看似矛盾的描述中揭示了江南冬天的特点——温暖如春。暖烟指的是清晨的雾气,晴日则指阳光明媚的日子。这句话巧妙地描绘了江南冬天特有的温暖与明媚,与北方冬天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江南冬日的独特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江南冬日的生机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江南风情的深深眷恋。
因过竹院酒,共看竹院书。
坐中半北客,南渡百年馀。
叶大栀子肥,橘树正扶疏。
云雷送风雨,微凉入衣裾。
谈谐各锋起,才气色敷腴。
道古不如今,抱德或若愚。
洗盏勿促迫,开襟且须臾。
达人要领会,兴逸奚可辜。
南风吹时雨,襟抱忽然开。
凭轩一长谣,清句亦满怀。
当年沮溺心,自觉未为乖。
桑麻涧上泉,何不返故栖。
帝城尘埃中,隘巷多涂泥。
摆落更奚道,强颜终莫谐。
规规二十载,今日始知迷。
仰视天宇高,归云去难回。
世味嚼蜡尔,临风强吟哦。
故人今谁来,门前车马多。
招邀忽聚集,款曲成婆娑。
齿发我已老,岁月如掷梭。
有酒不为饮,奈此好事何。
分题咏清趣,但恐俗所呵。
吴侯金闺彦,公馀乃相过。
欢笑酬座人,时春复清和。
濯我涧上泉,因之而啸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