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宴鹿鸣,京闱何意此时衡。
官曹饱后心长怍,天语来时梦亦惊。
敢谓文章真妙选,极知荣宠是虚名。
宾筵既醉皆君德,拟赋周诗竟不成。
二十年前宴鹿鸣,京闱何意此时衡。
官曹饱后心长怍,天语来时梦亦惊。
敢谓文章真妙选,极知荣宠是虚名。
宾筵既醉皆君德,拟赋周诗竟不成。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名为《丙午顺天府鹿鸣宴后有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不同境遇的感慨,以及对官场荣宠虚幻本质的认识。
首联“二十年前宴鹿鸣,京闱何意此时衡。”描绘了诗人二十年前在京城参加鹿鸣宴的情景,那时他或许未曾料想到自己会在此刻站在宴会之上,担任评判的角色。这里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时间的流转和个人命运的变化。
颔联“官曹饱后心长怍,天语来时梦亦惊。”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在官场中饱经世事之后,内心常常感到愧疚(“心长怍”),即使是在梦中,听到天子的话语也会感到震惊。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权力和荣誉背后真实情感的深刻洞察。
颈联“敢谓文章真妙选,极知荣宠是虚名。”表明了诗人对文学成就与官场荣宠之间关系的思考。他认为,文章的妙选并非真正的价值所在,官场的荣宠不过是虚名。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态度,以及对个人价值的独立思考。
尾联“宾筵既醉皆君德,拟赋周诗竟不成。”以宴会为背景,指出宾客们之所以醉酒,皆因主人的德行所致。然而,诗人想要赋诗表达这一感受却未能成功,可能是因为情感过于复杂,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这一句既是对宴会氛围的描绘,也是对自己创作状态的自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个人经历、社会现象以及文学价值的独到见解。
深阁帘垂绣。
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
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
影厮伴、东奔西走。
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著黄昏后。
一点点,归杨柳。
相看只有山如旧。
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
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
趁未发、且尝村酒。
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
翁不应,但摇手。
稼翁居士,有几多抱负,几多声价。
玉立绣衣霄汉表,曾览八州风化。
进退行藏,此时正要,一著高天下。
黄埃扑面,不成也控羸马。
人道云出无心,才离山后,岂是无心者。
自古达官酣富贵,往往遭人描画。
只有青门,种瓜闲客,千载传佳话。
稼翁一笑,吾今亦爱吾稼。
夜深清梦,到丛花深处,满襟冰雪。
人在琼云方响乐,杳杳冲牙清绝。
翠簨翔龙,金枞跃凤,不是蕤宾铁。
凄锵仙调,风敲珠树新折。
中有五色光开,参差帔影,对舞山香彻。
雾阁云窗归去也,笑拥灵君旌节。
六曲阑干,一声鹦鹉,霍地空花灭。
梦回孤馆,秋笳霜外呜咽。
电旗飞舞。
双双还又争渡。
湘漓云外,独醒何在,翠药红蘅,芳菲如故。
深衷全未语。
不似素车白马,卷潮起怒。
但悄然、千载旧迹,时有闲人吊古。
生平惯受椒兰苦。
甚魄沈寒浪,更被馋蛟妒。
结琼纫璐。
料贝阙隐隐,骑鲸烟雾。
楚妃花倚暮。
□□琼箫吹了,溯波同步。
待月明洲渚,小留旌节,朗吟骚赋。
我梦唐宫春昼迟。
正舞到、曳裾时。
翠云队仗绛霞衣。
慢腾腾、手双垂。
忽然急鼓催将起,似彩凤、乱惊飞。
梦回不见万琼妃。
见荷花、被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