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读书不下堂,堂上有客语浪浪。
弟子出观如堵墙,怪君眉彩生光芒。
北都晁夫子,一别久相望。
君来道信问,使我开肺肠。
三日不改服,犹觉芝兰香。
平生寡投分,一笑且云乐。
慇勤发黄卷,钝吻悭应酢。
大杵撞哑钟,已厌音响恶。
更惭河伯观,未易穷海若。
索寞岁华晚,飕飕黄叶秋。
归心剧流水,忽忽不可留。
固知此鳣鲸,肯托寻常沟。
直须见老聃,可化南荣俦。
海州岁有冲天鹄,卵如萍实光琢玉,蜀鸡眇然何敢伏。
羽成不须求日浴,一举将惊万人目。
先生读书不下堂,堂上有客语浪浪。
弟子出观如堵墙,怪君眉彩生光芒。
北都晁夫子,一别久相望。
君来道信问,使我开肺肠。
三日不改服,犹觉芝兰香。
平生寡投分,一笑且云乐。
慇勤发黄卷,钝吻悭应酢。
大杵撞哑钟,已厌音响恶。
更惭河伯观,未易穷海若。
索寞岁华晚,飕飕黄叶秋。
归心剧流水,忽忽不可留。
固知此鳣鲸,肯托寻常沟。
直须见老聃,可化南荣俦。
海州岁有冲天鹄,卵如萍实光琢玉,蜀鸡眇然何敢伏。
羽成不须求日浴,一举将惊万人目。
这首宋诗是释斯植赠予友人李容甫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李容甫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才华的赞赏。首句“先生读书不下堂”描绘了李容甫专注读书的形象,即使有客来访也毫不分心。次句“堂上有客语浪浪”则写出环境的热闹与李容甫的静心对比。
“弟子出观如堵墙,怪君眉彩生光芒”运用比喻,形容弟子们簇拥着李容甫,惊叹他的风采。接下来,诗人提及北都的晁夫子,表达对李容甫的思念之情,并通过信件交流,感到心灵得到了舒展。
“三日不改服,犹觉芝兰香”赞美李容甫的品格如芝兰般芬芳,即使长时间未见,其影响仍然存在。诗人感叹两人交往不多,但能共度欢乐时光。随后,诗人以读书为喻,表示自己笨拙的回应无法与李容甫的才思相比。
“大杵撞哑钟,已厌音响恶”形象地描述了与李容甫交谈的愉快,即使语言粗犷,也令人愉悦。诗人自谦不如河伯观海,难以与李容甫的博学相比。接着,诗人感慨岁月匆匆,秋意萧瑟,心中归乡之情急切。
最后,诗人以海州特产的冲天鹄和光洁如玉的卵蛋作比,暗示李容甫的非凡才华,期待他能像这些不凡之物一样,一鸣惊人。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敬仰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