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雪窦僧家》
《登雪窦僧家》全文
唐 / 方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登寺寻盘道,人烟远更微。

石窗秋见海,山霭暮侵衣。

众木随僧老,高泉尽日飞。

谁能厌轩冕,来此便忘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ēngxuědòusēngjiā
táng / fānggān

dēngxúnpándàorényānyuǎngèngwēi
shíchuāngqiūjiànhǎishānǎiqīn

zhòngsuísēnglǎogāoquánjìnfēi
shuínéngyànxuānmiǎnlái便biànwàng

注释
登寺:爬上寺庙。
盘道:盘旋曲折的小路。
人烟:指有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尘世。
远更微:越远越稀少,显得更加淡薄。
石窗:石头做的窗户。
秋见海:在秋天通过窗户可以看到海景。
山霭:山中的云雾。
暮侵衣:傍晚时分雾气湿润了衣服。
众木:众多的树木。
随僧老:随着僧人的年岁一同老去,比喻环境幽静,时间缓慢流逝。
高泉:从高处流下的泉水。
尽日飞:整天都在飞溅流动。
厌:厌倦。
轩冕:古代大夫以上的官爵,这里代指官位、功名。
来此:到达这里,指寺庙或山中。
忘机:忘却世俗的机心、巧诈,达到心境的平和与自然。
翻译
登上寺庙寻找盘旋小路,远离人间烟火气息更显微弱。
透过石窗秋日能看见大海,傍晚山间雾气侵湿衣裳。
众多树木伴随僧人一同老去,高山泉水整日不停地飞流。
谁能厌倦官场的荣耀,来到这里自然就会忘却世俗的心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寺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修养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登寺寻盘道,人烟远更微。" 这两句诗开篇即设置了一种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人生境界。诗人通过“登寺”这一行为表达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而“人烟远更微”则突出了山寺之所以宁静,是因为远离了喧闹的人间。

"石窗秋见海,山霭暮侵衣。" 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寺庙所处的环境特点。秋天时分,从石窗望出去可以看到远方的海洋,这不仅展示了寺庙所在的地理位置,也映射出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心境。而“山霭暮侵衣”则描绘了一种时间流转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情景,山间的凉意随着日落而加重,穿过衣服,给人以清凉之感。

"众木随僧老,高泉尽日飞。" 这两句诗中,“众木随僧老”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在寺庙环境中,树木与僧人的生活节奏相伴随,共同经历着岁月的变迁。"高泉尽日飞"则展示了一种永恒不息的生命力,泉水的流动象征了自然界的活力和佛法的永恒。

"谁能厌轩冕,来此便忘机。"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对世俗荣华的超脱,以及在寺庙环境中达到的一种心灵净化和精神解放。"轩冕"指的是官职和爵位,这里用来泛指凡尘中的名利地位。诗人通过设问,实际上表达了对这些世俗追求的不屑一顾,而“来此便忘机”则是说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与佛法氛围中,人们可以轻易地放下心中的烦恼和执着。

整首诗通过对山寺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

作者介绍
方干

方干
朝代:唐   号:玄英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生辰:809—888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
猜你喜欢

句·其四

旅梦难安枕,村酤不满瓶。

(0)

句·其四十三

地势尊严今上国,天王明圣此中兴。

(0)

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三白鹘屏事于景仁

双睛射空眼角耸,筋爪入节韝绦垂。

翅排霜刀毛缀甲,雪色愁突秋云披。

当时始得不知价,朝发海东夕九嶷。

世为奇俊玩不足,夺质移神归画师。

而今推尚深堂上,燕雀屏绝宁来窥。

画师黄荃出西蜀,成都范君能具知。

范云荃笔不取次,自养鹰鹯观所宜。

毰毛植立各有态,剜奇剔怪乃肯为。

寻常饲鹰多捕鼠,捕鼠往往驱其儿。

其儿长大好飞走,其孙卖鼠迭又衰。

范君语此亦有味,欲戒近习无他移。

(0)

南园夜宿有怀

老病杜门久,佳时谁与过。

亲朋怀我少,风月向人多。

梅景横清夜,江声动白波。

不如潮早晚,墙外听渔歌。

(0)

寄真觉庵

百年如闪电,未可百年期。

少见回头者,能思瞑目时。

山林忙不歇,猿鹤冷相窥。

千里求名客,多应恶子规。

(0)

句·其一

王家碧香酿,刘尹建安诗。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