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烟曳竹作绡红,小簟安樽自听虫。
骨相苦寒逢热夜,心魂欲逝得回风。
故刀拟拜屠牛佛,弄笔难收汗马功。
信尔无愁谈故事,隔庭儿女笑迷濛。
灯烟曳竹作绡红,小簟安樽自听虫。
骨相苦寒逢热夜,心魂欲逝得回风。
故刀拟拜屠牛佛,弄笔难收汗马功。
信尔无愁谈故事,隔庭儿女笑迷濛。
此诗描绘了诗人夜坐时的复杂心境与独特感受。首句“灯烟曳竹作绡红”以细腻之笔勾勒出灯火映照下竹影斑驳、如同丝织品般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温馨的氛围。次句“小簟安樽自听虫”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小席上摆放着酒樽,耳边传来虫鸣,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画面。
接着,“骨相苦寒逢热夜,心魂欲逝得回风”两句,诗人通过对比冷暖、生死的意象,表达了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在寒冷的骨相中遭遇炎热的夜晚,仿佛是生命中的艰难时刻;而“心魂欲逝得回风”,则是对生命力量的渴望与寻求,试图在逆境中寻找到一丝生机与希望。
“故刀拟拜屠牛佛,弄笔难收汗马功”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追求与现实困境的思考。拟拜屠牛佛,可能暗指对某种牺牲或转变的渴望;而“弄笔难收汗马功”,则可能是对自己努力与成就难以得到认可或回报的感慨。
最后,“信尔无愁谈故事,隔庭儿女笑迷濛”两句,诗人似乎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故事,但又感受到周围环境的轻盈与欢愉,形成了一种对比。这既是对外界欢乐的羡慕,也可能是在自我安慰中寻求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复杂心理状态,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挣扎,以及在孤独中寻找希望与平衡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