蓐食起中夜,驱马荒山道。
枫林月落迟,茅屋鸡鸣早。
鄙人奉王命,观风非草草。
清霜肃炎瘴,积雨霁秋昊。
鹰隼气自扬,豺狼迹须扫。
独怜简书迫,空羡江山好。
猿吟万竹静,朝日复杲杲。
揽辔怀古人,高歌慰怀抱。
蓐食起中夜,驱马荒山道。
枫林月落迟,茅屋鸡鸣早。
鄙人奉王命,观风非草草。
清霜肃炎瘴,积雨霁秋昊。
鹰隼气自扬,豺狼迹须扫。
独怜简书迫,空羡江山好。
猿吟万竹静,朝日复杲杲。
揽辔怀古人,高歌慰怀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黎明时分起床,驱马行进在荒山小道上的情景。"蓐食起中夜"展现出诗人勤奋不怠,即使在深夜也起身行动。枫林中月色朦胧,直到很晚才落下,而茅屋中的鸡鸣声却早早地宣告了新的一天。诗人以谦逊的态度表达了自己接受王命,深入民间考察民情,而非轻率之举。
"清霜肃炎瘴,积雨霁秋昊",通过清霜和雨后放晴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希望清除社会弊端,扫除不正之气。"鹰隼气自扬,豺狼迹须扫"进一步表达了对公正和秩序的追求。然而,诗人感叹个人职责紧迫,只能空自羡慕眼前的江山美景。
"猿吟万竹静,朝日复杲杲",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生机,猿猴的叫声与朝阳的升起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借此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古代贤人的怀念。最后,他以"揽辔怀古人,高歌慰怀抱"收尾,表明自己虽身处困境,仍怀揣古人精神,以高歌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展现了一种坚韧不屈的人生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的忧国忧民情怀。